【學研集】新選舉制度體現真實民主-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學研集】新選舉制度體現真實民主

2021-11-23
来源:香港商報

 文武

 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資審會)提早完成審查立法會選舉的154份提名,只有1人因在政府部門兼職,不符合參選的法定要求,其餘153人正式成為候選人。資審會的審查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重要程序和保障,完成了這一程序,立法會選舉將進入全面競選階段,各候選人將向選民展示個人理念、抱負,進行比併,讓選民選出合適的人選。我們國家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球民主政治發展的新的進步,而香港新的選舉制度,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其中一個實踐地區,香港市民有必要細心領悟新選舉制度的優點,積極參與其中。

 選舉呈現多元參選特色

 已正式成為候選人的153人,有不同的政治信仰背景,也有不同的社會階層背景、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從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人生經驗、社會經驗,總的來說呈現多元參選的特色。社會上將這次資格審查聚焦於曾經在社交網絡平台上展示修例風波標語的九龍中候選人譚香文。譚香文在提名期首次率先報名參選,令社會各界對於她可以取得足夠提名感到驚訝,這次又能夠順利通過資格審查,又引起許多猜測。不過,從這件事情反映,資審會的審核是客觀公正的,不存在未審查先有結論,也不存在僅以個人的政治理念作出判斷,搞「清一色」的問題。

 資審會的審查結束後,立法會選舉將進入大直路,候選人即將展開各自的競選工程,直接向選民介紹和宣講自己的參政理念、政治抱負,以及各人的特質、特長,爭取選民的支持,贏取席位。這次選舉所有的議席都有競爭,而且部分議席競爭激烈,市民大眾可以從未來近一個月的競選期,考察和比較候選人,選出合適人選。

 這次立法會選舉是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對於新的選舉制度,市民大眾和社會各界仍然存在未能充分認知的情況,容易因為誤導而對選舉產生錯誤理解。

 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前在人大工作會議上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引起全球的關注和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的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對全世界民主政治發展有重要貢獻。

 筆者認為,香港也應該成為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地區,香港的新選舉制度存在的許多優點如果都能夠得到落實,就是在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香港市民普遍希望能出現良政善治,希望能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希望政府制訂出的政策既代表世界發展的最高水平,又能緊貼民意,照顧不同社會階層的實踐需要,希望全體市民能共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市民參與特區治理更有保障

 良政善治不能只寄望於香港出現某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優秀的管治人才,同時也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而新的選舉制度就是其中一項實實在在的保障。舉例而言,在立法會選舉方面,新的制度將立法會議席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40席選委會議席、30席功能組別議席、20席地區直選議席,這裏面包括了將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民主制度有機地結合,將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將精英體系與市民體系有機結合的各種元素。因此透過這樣的選舉,可以透過選委的提名,將社會上的精英人才舉薦出來,又可以透過功能界別議席,充分反映各行各業的聲音,還可以透過地區直選,直接選出貼近市民的代表。

 在新的選舉制度之下,還強調選委、立法會候選人必須主動走入民間,貼近民意。1500名選委以及153名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走入社區,拜訪不同階層的市民,並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直接聽取民意的工作方式,直接向市民大眾宣講理念,爭取市民支持的模式,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種表現。隨着民主制度發展,未來這樣的親民模式將會恒常化、常態化,市民參與特區治理將會更有保障。

 社會上愛將153名候選人劃分為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筆者認為這種二分法已不合時宜,如果僅從政治理念分析,153人有更廣闊、更複雜的政治光譜,實際上也是香港社會多元化的縮影,應該說不同政見和信仰的市民,都可以找到與自己理念相近的人選,如果全體市民都積極參與,就能保障議會能夠代表最廣泛的民意,照顧到最多數市民的需求。相反,假如有一部分市民受人誤導不參與投票,則立法會將會出現民意不完整的問題,受損的將是不投票的市民。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