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內地重新通關指日可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透露,內地疫情防控專家早前認為,香港已具備與內地通關的條件,現時只待中央作出最終決定。通關須逐步、有序推行,因此有需要設配額,因公務和商務而有迫切需要前往內地者會優先處理,當局亦會爭取預留部分配額讓其他有迫切需要到內地人士申請。
Omicron變種病毒的全球確診病例愈揭愈多,一度令人憂慮會令兩地通關節外生枝。幸如林鄭所言,本港嚴格的外防輸入措施取得成效,成功阻止相關病毒流入社區,不單保障本地持續「清零」,也確保了恢復通關進程不受影響。初步看Omicron雖毒性不高,環球股市並因此顯著反彈,但任何輸入病例一宗都嫌多,何況變種病毒,繼續堅持「清零」才是最安全及最有利經濟社會復常的王道辦法。事實上,有的地方已見沉重教訓,因輕率撤守內外防疫措施,以致病毒肆虐,最終還不得不重新封城、封關應對。
守住「清零」政策,Omicron被擋在社區外,香港才有條件通關。接下來是如何在安全基礎上,把通關工作做到最好。循序漸進先行先試「小通關」,包括設立配額制度,無疑是個穩妥辦法,既可把風險降至最低,當通關運作熟習暢順後,亦不難擴大至「大通關」繼而「全面通關」。其中,優先讓有迫切需要的人士通關,由公務、商務,到恩恤需要皆然,亦最符合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未能優先通關的市民不用焦急,因為有了「小通關」成功經驗,未來大門必然愈開愈大。至於通關口岸方面,初期宜集中起來方便管理,當通關成熟後亦勢增多;另外即將開放註冊的「港康碼」,為免系統迫爆,市民也無須急於申請。
「港康碼」的引入,進一步完善了本港的防疫工具箱;唯有不斷優化抗疫措施,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則由「清零」到通關,以至推動經濟社會復常,才更有條件與基礎。明日起「安心出行」的使用規定擴至所有餐飲、健身中心、娛樂場所等,均可進一步加強抗疫工作。未能使用「安心出行」的長者、小童、殘疾人士等能以填表格方式代替,亦是實事求是、減少爭議的好辦法。另外,降低疫苗接種的年齡限制、推動第三針加強劑的接種等,也可進一步提高市民的免疫能力;即使變種病毒或令疫苗有效性減,但有打針到底比無打針好,這是全球科學界的一致共識。鑒於不少地方已陸續擴大「疫苗護照」的應用,譬如規定未打針者不得上班及進入食肆等等,部分地方甚至推出強制打針措施,香港誠宜適當參考借鏡,好讓疫苗的保護效益放到最大,進一步貫徹做好安全第一的宗旨。
香港和內地密不可分,恢復正常通關的需求一直殷切,有關方面必須確保相關工作有序順利落實。以跨境投票為例,即使散布不同地點的內地港人須親臨邊境管制站投票,截至前晚6時仍獲超過1.8萬人登記,可見需求之大。投票如是,其他公務、商務、探親等跨境需求必然更多。按循序漸進、安全至上的原則,先實現「小通關」,相信兩地「大通關」的日子肯定不會遠。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