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在新冠疫情影響與兩岸關係惡化之下,已經舉辦11年的「上海、台北城市論壇」(雙城論壇)仍然克服困難,以線上的方式於12月1日舉行。本屆主題為「新經濟、新發展」,並就「後疫情時代產業數字經濟轉型」、「無圍牆博物館」與「建築可閱讀性」等議題規劃專題演講,這些議題很契合當前這兩大城市的發展需要,也為陷入寒冬的兩岸交流注入一股暖意。尤其,作為兩岸民間交流風向標之一的雙城論壇,能在兩岸情勢緊張的當下,仍得以維持住此項兩岸民間交流「品牌系列」活動之一,應可視為兩岸關係的積極信號。
兩岸融冰之路
儘管此次雙城論壇以線上方式,只進行了一個半小時,但仍能從中體會到一項重要意涵,那就是上海與台北之間的確秉持了相互諒解的精神。上海市長龔正表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家人、血脈相連,期待兩地攜手努力,合譜雙城合作的新篇章,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強調他對兩岸的務實態度,那就是交流比斷流好,對話比對抗好,友善比仇恨好;柯仍主張兩岸交流要基於「五個互相」,也就是「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滬台兩市之所以能夠相互諒解,一方面和雙城論壇本來就是務實層面的城市交流活動,再方面是因為雙方都深知,當前兩岸情勢格外複雜嚴峻,保留溝通渠道、延續交流空間,可謂相當重要。尤其,兩位市長的講話,在兩岸政治氛圍緊繃的情勢下,仍象徵着期盼兩岸能邁向融冰的意涵。
事實上,雖然今年的雙城論壇議論的時間短暫,但最後仍達成一定的成果並圓滿落幕,雙方就聚焦於疫情過後,產業經濟轉型,及以城市建築文化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交流。上海方強調,努力打造數字之都,並推廣5個新城,推進建築的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台北方則嘗試線上、線下整合市民服務大平台、打造無圍牆博物館,建構具城市文化品牌的大都會。難能可貴的是,兩大城市簽署了三項合作備忘錄,分別為動物園、樂團及創新科技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柯文哲即表示,兩岸一定有隔閡爭議,就從沒有爭議的開始進行,包括:兩岸樂團互訪;貓熊等野生動物圈養的經驗;雙城的新創產業如何發展,即聚焦民生議題。
溯自雙城論壇於2010年首次在台北舉辦,而後輪流在上海、台北舉辦,為兩市的交流合作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也對兩岸關係的緩和產生了不少功能。然而,自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來,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嚴重損害兩岸互信基礎,使得兩岸關係每況愈下。其實,當前為了兩岸的和平穩定及民眾的權益福祉,蔡當局應該授權縣市政府與民間團體來開展兩岸的和平對話交流。由於「雙城論壇」已舉辦11年,所達成效亮麗已有目共睹。今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及兩岸關係惡化的情況下,仍克服艱難險阻順利舉辦,堪稱難能可貴,也的確為冰凍已久的兩岸交流注入一股暖流。
承認「九二共識」是必由之路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雙城論壇能夠順利舉行,台灣社會與輿論整體評價相當正面,也未見綠營的抹紅和干擾,研判主因可能是,第一、在兩岸正式協商溝通對話的機制與渠道停擺後,11年前即已啟動的雙城論壇成為兩岸目前唯一僅剩的窗口,蔡當局即使持續升高「抗中」力道,仍想留住此唯一的渠道;第二、台灣目前的政黨板塊是民進黨(大黨)、國民黨(中黨)、民眾黨(小黨),若能讓柯文哲持續舉辦雙城論壇,對白陣營爭取藍營選民是有「加分」作用的,亦即把柯文哲聲勢拉高一點,可使柯多分食一些藍營的選票,未來不論是2022年縣市長選舉或2024年大選,都將會造成藍白相互搶選票的現象。
總之,雙城論壇雖以兩岸的城市交流為名,實質上卻堪稱柯文哲「白色力量」處理兩岸事務的平台。而柯的兩岸論述兩年前已清晰表達其兩岸立場,那就是「遵守體制、改善現狀」,在遵守體制的前提下,兩岸就政治分歧維持相互諒解並不困難。如今兩岸關係已恍如沙漠,此時的民間交流即如同綠洲、甘霖一樣可貴。「雙城論壇」已經為兩岸伸出和平的橄欖枝,只要台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兩岸能相互諒解並共同改善現狀,方為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