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區域層面對接與互鑒 中美兩大灣區充當溝通交流橋樑-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推動區域層面對接與互鑒 中美兩大灣區充當溝通交流橋樑

2021-12-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作為當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的穩定對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具有深遠影響。作為中美兩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和三藩市灣區在創新能力上優勢各異。12月10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了「中美雙灣對話:交流互鑒·着眼未來」線上研討會,探討中美兩大灣區的合作空間和發展機遇。與會專家認為,中美兩大灣區應從區域層面進一步推動在創新發展、產業投資等多領域的對接與互鑒,充當兩國區域溝通交流的橋樑。

 方舟:大灣區需打通障礙整合發展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發表了題為《全球及國家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的演講。方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現在是中國的第二大城市群,僅次於長三角的城市群,但是它在過去40年發展得非常迅速。在這樣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跟國際上其他幾個灣區或者跟中國主要城市群相比,有著非常重要的獨特地方,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三個法律體系」,這是所有灣區,甚至國際上其他城市群都沒有的特殊性。

 「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體系下整合一個灣區,其實是有特殊的難度和挑戰性的。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把珠三角區域重新定位到粵港澳大灣區新的規劃來重新整合它的原則,就是這個區域有它的特殊性。」方舟說,雖然客觀上存在不同關稅區有一條邊境,但是要儘量地把人流、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甚至數據流這樣跨境流動的障礙給降到最低,才能夠真正形成統合的大灣區。

 黃華躍:中美兩灣區合作空間大

 美國繆肯研究院亞洲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黃華躍表示,在金融、科技創新、政府的有效管理上,粵港澳大灣區跟三藩市灣區應該有很好的交流,能夠有共同的話題。在開發、科研、文化交流、投資方面,粵港澳大灣區跟矽谷有幾個方面可以做「領頭羊」:一是氣候方面,碳的消減、碳中和的目標;二是衛生和健康科學方面,中國要應對很大的挑戰,在未來五到十年的疾病治療和老齡化上,中國有很大的需求和市場,中國和美國或歐盟在這些方面的合作,可以提升中國的衛生科學水平;三是區域經濟方面,中美兩個灣區可以深化合作;四是在人才的吸引和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要考慮如何可以把新人才吸引進來、舊人才可以留下來。

 彭堅:大灣區在發生全景式變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發展和城市規劃中心主任彭堅在演講中談及近期粵港澳大灣區的變化情況。彭堅表示,從科技和產業角度上來講,大灣區的科技目前在全面地向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開發領域進軍。「過去以加工為主體的產業體系面臨着方方面面的困難,迫切需要科技來突破價值空間、市場空間,在這方面大灣區布局得非常迅速。」

 從空間上來看,彭堅認為大灣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大灣區都是城市群之間的合作,現在走向了都市圈的合作。「城市群之間引擎作用是均等的,但是在都市圈的發展空間格局下,城市核心引擎的作用非常突出。」

 此外,彭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目前也正在做碳達峰碳中和、節能綠色發展方面的新的技術開發,包括海洋經濟的發展等,而且正在為國家在做一些新的探索,比如說都市圈裏面的老齡化問題如何去解決、青年友好型科技人才如何吸引等。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省、市層面,也都拿出了相當多的產業空間規劃方面的公共政策,去促進和加速進程,這是當前時間節點比較全景式的變化。

 香港是一個好窗口

 三藩市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恩·倫道夫表示,美國企業到中國發展,很多是去上海,或者出於其他的原因,它們會把自己的區域辦公室設立在北京。對於為何要選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是這裏有非常大規模的生產製造能力。另外,這裏有領先的技術公司、科技公司,尤其是像深圳的這些科技公司。

 「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灣區相比,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無論是跟長三角地區,或者環渤海地區相比,大灣區從政治上得到的支持不會像那些地方那麼多,但是從香港角度來看,它更加具有大都市的屬性,主要目的是把它打造成海外投資及海外人才匯聚的全球性平台。」肖恩·倫道夫說,香港有英美大陸法系的支持,人才發展也非常不錯,有非常不錯的貿易以及投資的體系。對於美國這些企業家和投資人來講,香港是很好的試金石,是一個很好的窗口。(記者 朱輝豪)

[责任编辑:高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