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3日,毗鄰灣仔渡輪碼頭的「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舉行聖誕亮燈儀式,聖誕期間,包括位於炮台山的「東岸公園主題區」、灣仔的「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和「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金鐘添馬海濱長廊、西環卑路乍灣海濱長廊以及荃灣海濱長廊等六個不同主題的海濱區域將為維港點綴節日氣氛。
從去年10月至今的一年多內,政府透過與海濱事務委員會的通力合作,陸續開放了12個海濱場地,首次引入的無欄杆防波堤設計更是成為市民的「打卡」熱點,足見本屆政府在發展維港海濱方面的確有很強的決心及行動力。
維港發展空間大
其實,筆者一直都認為維港作為香港最有代表性的景觀,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且蘊含巨大的經濟效益。
首先,作為海濱的重要裝飾景觀,停泊的遊艇卻面臨泊位不足的窘境。根據去年政府公布的資料,本港14個海事處轄下的避風塘,有超過一半的使用率近70%或以上。建議政府參照其他港口城市,應鼓勵興建更多遊艇碼頭、會所、俱樂部、水上運動中心等設施,因這些場所能夠催谷高增值、高消費活動,不但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城市活力,形成嶄新的維港景觀,從而帶動整個香港進一步升級成為國際旅遊之都,並帶動產生更多就業機會。
其次,要重視海濱作為旅遊新興市場的潛力。在疫情尚未完全平息之前,傳統的旅遊模式或許仍然受制於檢疫規定,發展機遇有限,而郵輪遊及跨境遊艇遊可以作為開拓及進一步發展旅遊業的方向。早前,在珠海舉行的「粵澳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就提出設立「旅遊產業發展促進基金」並提倡開發「一程多站」的海島遊、跨境遊艇遊及郵輪遊等粵澳合作的特色旅遊。香港不能落於人後,必須重視旅遊業界這個新興市場。目前,台灣的台南、高雄正在大舉興建遊艇碼頭,展望未來數年泊位將超過600個;而海南島在國家的自貿區優惠政策之下,遊艇旅遊亦成為其熱門旅遊項目,如今已經有超過2200個遊艇泊位。香港若能與台灣、海南共同開發跨境遊艇遊的旅遊線路,商機無限。
此外,維港兩岸可作為舉辦大型國際盛事的絕佳場所,提升香港的國際知名度。以摩納哥蒙地卡羅為例,其年度的遊艇展雖然只有4日,但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已經可以吸引超過600家遊艇參展商及超過31萬參觀者,且入場的觀眾人均消費力亦十分高,對當地的零售業亦有巨大的推動力。
目前,政府的計劃是在2028年將維港海濱的公共空間增加至34公里,且近年來建設的速度有顯著提升,但對綿延73公里的維港兩岸空間來講,目前開放的區域仍然以「點狀」分布,未能形成聯動效應。如果以郵輪碼頭為核心,修築一條海濱長廊,東可貫通觀塘、油塘直至鯉魚門海峽,西可經過土瓜灣、紅磡接通尖沙咀星光大道,才能形成「全民海濱」的休憩空間,讓郵輪碼頭及海濱長廊都成為具有獨立吸引力的旅遊景點之一。
然而,因海濱地段業權複雜,不少屬於私人業權,若由政府收地統一興建,將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也難免僵化刻板,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因此,需成立一個「海濱管理局」,統一負責所有海濱規劃、設計、發展、營運、管理以及推廣等,統籌所有工作,附帶監管、協調和推動,並爭取商界參與並廣泛徵詢公眾意見,增加市民對維港海濱空間的歸屬感。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