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琪」觀】揮毫灑脫 渾然天成-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收藏「琪」觀】揮毫灑脫 渾然天成

2021-12-17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而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一種書體,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謂之草書。 

沈彭年《草書杜工部詩》 146x39.5cm.jpg
沈彭年作品《草書杜工部詩》,146x39.5cm。

    草書的發展可以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早期草書是和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後來與漢隸相融合,演變為波挑鮮明的章草,盛行於漢魏之際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漢末時期,章草進一步「草化」,上下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自魏晉以後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寫法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變百出,稱為「狂草」,又名「大草」。草書的寫法自章草開始就基本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草法極具有法度的規範性,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沈彭年(1877-1929),字商耆。上海市青浦人。工書。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僉事、社會教育司司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其《草書杜工部詩》筆勢流暢,飄逸洗練,灑脫自如。結合詩文意境,給觀者營造出神閒氣定,悠游自得的心境。詩文出自唐杜甫(712-770)《過南鄰朱山人水亭》。此詩講述了詩人與「南鄰」即朱山人的一次交往。詩人從參差的竹林走過,馬上為種種美景所陶醉:滿樹的幽花,相連貫通的水池裏流水細細。接着,詩人又蒙朱山人留飲,想必相談甚歡,已是「殘樽席更移」了。全詩表現了朋友之間純樸自在的感情。

張用博《草書條屏》 100x30cm.jpg

張用博作品《草書條屏》,100x30cm。

   張用博(1933年生),祖籍江蘇,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委員,上海浦東新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浦東書畫研究會會長。幼承庭訓,七歲即自學臨碑習字。1964年,拜來楚生為師,自此,書、刻、畫均追隨之,臨古(篆、隸、真、行、草)數十年不輟。他對來楚生篆刻深有研究,著有《來楚生篆刻藝術》《來楚生印存》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參加國內外藝術展並數次獲金獎。其《草書條屏》氣勢恢宏,雄健有力,筆勢蜿蜒連綿,一氣呵成,字與字之間有枯筆飛白遊絲相連,看似戛然而止,實則意猶未盡,具雄渾蒼勁之美。(文:蕭芬琪)

WhatsApp Image 2020-06-05 at 19.02.37.jpeg

作者蕭芬琪,中國美協會員、美術理論家、畫家、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哲學博士,為廣東省嶺東美術館總館長、《嶺東》雜誌社社長兼主編、中國藝苑研究學會副主席、海外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香港美協創會秘書長等。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