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今年內地GDP料達8% 明年加碼惠策穩增長-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展望2022】今年內地GDP料達8% 明年加碼惠策穩增長

2021-12-23
来源:香港商報

 2021年即將過去,在世界各地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呈現了極強的活力。多家機構預計,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應該在8%左右。專家表示,為了實現2021年的「穩增長」任務,中國在宏觀政策層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地措施,支持了經濟的薄弱環節,為維護經濟的平穩運行做出了重大貢獻。不過,雖然全年經濟增速能夠達到8%,但下半年中國經濟卻由於內外各種因素,出現了較大的下行壓力,因此對於未來應有冷靜的思考。預計明年的政策轉向將十分明顯,各種要素將進一步向經濟增長傾斜。

 薄弱環節得到支撐

 在12月初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的2022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在會上介紹稱,2021年中國GDP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超過預期目標,也將高於世界其他絕大部分主要經濟體。這一預測與其他國內機構的預測基本相同。而世界銀行昨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亦指出,繼上半年強勁反彈之後,中國經濟活動雖然在下半年有所降溫,但今年實際GDP增長率將達到8%。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能夠達到8%是因為去年低基數,但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這一成績仍然值得肯定,中國在達成這一成績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宏觀政策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連平認為,2021年,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利用了一些資源來支持薄弱環節,比如保民生、保就業,通過減稅降費來支持中小企業等。中小企業大多是製造業企業,所以從製造業投資的增長也可以看出國家對中小企的扶持。截止到11月,製造業投資的增速超過13%,是所有投資中表現最好的,這在全年是一個亮點。此外,政府還通過發債來支持基建建設,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可能今年基建的投資將會呈現一個負增長,而目前這一數據仍然是正的。當然,今年的財政與去年相比,擴張程度沒有那麼大,今年的財政赤字目標是3.2%,低於去年的3.6%。

 貨幣政策方面,連平表示,上半年穩健偏緊,流動性和利率以及信貸等各方面的操作都可以看出。但到了下半年,貨幣政策稍微轉鬆,這包括7月和12月的兩次降準。這是因為政府希望推動有關領域的信用擴張來保持流動性平穩的態勢,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行業。因此,貨幣政策也是在不搞強刺激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維護了經濟的平穩運行。從宏觀政策的兩個大方面來看,今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表現還是穩健有效的。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內地GDP同比增長4.9%,遜預期。交通銀行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本報記者表示,與上半年的強勁復蘇勢頭相比,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陡然增大,個中原因相當複雜,主要還是經濟需求偏弱,再加上疫情有所反覆放大了負面效應,對消費和線下服務業影響明顯。宏觀政策總體穩健,除了兩次降準,沒有太大的刺激力度。此外,一些微觀政策也會影響總體的經濟氛圍,比如說互聯網、房地產以及教培行業的整治。各方面因素疊加,導致下半年經濟出現較大的下行壓力。

 連平則提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上升,導致原材料、運費等價格飛漲,這對 內地造成了相當影響。同時又推行「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有的地方沒能很好地領會中央的相關政策,導致執行出現偏差;有的地方則希望「雙碳」目標在短期內快速見效,令煤炭的生產和供應受到很大壓力,這也導致了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到了電力企業,於是有了限電,企業不能正常開展大項目。這些都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房地產,連平表示,「三條紅線」規範控制了房企的槓桿水平,保持合理負債,標準並不是十分嚴厲,也留出了兩三年的寬限時間。但執行上出現偏差,比如留給房企兩三年的寬限,在有些地方就變成了年底達標,這讓很多房企承受不了。此外一些地方按揭貸款也受限,買房貸不到款,掐住了房企從銷售商品房獲得資金的渠道。房企的債券市場也是風聲鶴唳,融資基本切斷,形成了全方位的融資壓力,加上房地產本身面臨一個向下調整的階段,導致行業出現恐慌。

 宏調政策料有空間

 由於今年下半年顯現的短板,可以預見明年的政策將會有一個較大的轉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是要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要積極出台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改革開放,圍繞暢通國內大循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劉學智認為,從整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來看,2022年在政策方面還是有值得期待的地方。實際上,2021年宏觀政策還是留出了較大空間。比如說財政政策,雖然2021年財政政策算積極,但並沒有完全發力,2022年專項債的發行有望出現更大的進展以支持經濟的增長。貨幣政策則仍然會在穩健的基調下進行調整,更多地去支持經濟的薄弱環節,比如中小微企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則表示,如果企業由於對未來前景和增長缺乏信心,不願投資,就不會產生貸款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增加信貸供應、降低利息率,貨幣需求也不會有很大增加,實體經濟也不會因貨幣的寬鬆而發生明顯變化。真正能夠發揮刺激經濟增長作用的是財政政策。

 連平建議,此前提出的「雙循環」戰略仍然需要繼續發力。從國際大循環看,當前外資、外貿的數據都在20%、30%以上,表現較好,而內地需求仍然薄弱,如要增加需求除了促進消費以外,收入分配的改革,保就業、保民生也應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這些恐怕需要財政政策的進一步發力。(記者 伍敬斌)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