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席捲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激增,香港截至昨日共錄得41宗Omicron個案,雖然暫未流入社區,但壓力顯而易見。多項研究已證明,若不打加強劑,目前各款疫苗保護力並不足夠,在此情況下,特區政府昨日宣布明年元旦起擴大疫苗接種計劃,容許所有已接種兩劑復必泰滿6個月的合資格人士接種第三劑,實屬必要。市民應踴躍接種加強劑,進一步填補抗疫漏洞,共築抗疫屏障。
自11月底Omicron在南非首度發現以來,新一波疫情來勢洶洶:英國23日的數據顯示,當地已錄得超過9萬宗Omicron病例;在疫情最嚴峻的美國,Omicron只花了兩星期就成為主流病毒株,足見其傳播力之強。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不少西方國家執意在聖誕假期後才收緊防疫規例,相信Omicron病例未來一段時間還將暴增,從而給全球疫情防控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型城市,即使極力做好「外防輸入」,仍難免有漏網之魚,機場清潔工的確診即是一例——他已完成兩劑接種,僅僅是與確診者短時間共處一室即告破防,這足以給香港敲響警號。
全球疫情持續下,特效藥雷聲大雨點小,眼下最有力的武器無疑仍是疫苗。港大、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市民接種兩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後,殺滅Omicron變異株的抗體反應非常低,但在接種第三劑復必泰疫苗後,抗體水平足以抵禦Omicron。顯然,為民眾接種加強劑已是大勢所趨,例如英國、德國、法國、土耳其、泰國、印尼、新加坡、韓國、中國內地等都已着手推進,以色列甚至開始打第四針。相比之下,香港算比較滯後——截至昨日,已接種第一劑的人口僅72%,已接種第三劑的人口則不足34萬,明顯無法構築抗疫屏障,必須加把勁大力「谷針」。雖然政府在作出打第三劑復必泰的決策上略嫌落後形勢,但急起直追實屬可取。
長期以來坊間有一種誤解,以為有人在接種兩劑疫苗後仍然確診,證明疫苗無效。但已有許多研究證明,疫苗在預防原始病毒、重症和死亡風險,以及在降低醫療系統負荷方面,仍然發揮重要效用。近期內地多處爆發疫情,西安甚至要實施封城,但由於當局早就為民眾廣泛接種疫苗,令民眾體內保有抗體,因此即使防線被病毒偶然穿透,也絕少出現重症和死亡個案,極大緩解了醫療系統壓力,這些經驗對香港絕對有參考價值。
疫情爆發已近兩年,市民被迫過着長戴口罩、減少社交的日子,難免感到「抗疫疲勞」,大家都盼望早日和親友「脫罩相見」,恢復正常生活。香港在「動態清零」上表現優異,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會見特首林鄭月娥時對此也讚譽有加,但疫情防控畢竟存在變數,香港和內地恢復通關正在緊要關頭,萬千民眾翹首以待,稍一不慎便會前功盡棄。此時此刻市民固然要盡快打針,政府面對持續的「疫苗遲疑」,也應繼續深入宣傳,廓清疑慮,同時還要借鑒國外經驗,研究強制接種,繼續鞏固抗疫防線。(評論員 林松年 中新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