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盡快控制疫情 力保經濟民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盡快控制疫情 力保經濟民生

2022-01-11
来源:香港商報網

 Omicron變種病毒引發的第五波疫情持續擴大,昨本港新增24宗確診,包括19宗輸入及5宗本地個案,又有一宗源頭不明案例。社區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傳播鏈,意味這波疫情尚未見頂。疫情下限制多多,百業蕭條,若應對不善,情況持續,恐會釀成裁員潮和結業潮。為免最壞情況發生,全社會必須齊心協力,共同防疫抗疫,盡快穩住疫情,力保經濟民生!

 第五波疫情爆發前,本港連續多月保持疫情平穩,維持動態「清零」,市道氣氛及經濟表現已見起色,許多市民「行街、睇戲、食飯」,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亦一度露出曙光。但誠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最新網誌上所指出,新一波疫情適逢年關在即,對打工仔、商戶以至各行各業造成打擊,對整體經濟肯定有影響。已有不少投行轉為看淡今年經濟,例如摩根士丹利發表最新報告,將香港今年GDP增長預測下調0.5個百分點至2.5%;瑞銀香港亦預計今年本港整體樓價按年下跌5%。

 此刻我們應該怎樣做?答案就是長痛不如短痛,必須通過嚴格措施穩住疫情。第五波疫情初期,特區政府果斷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又勒令晚市禁堂食,關閉酒吧、健身中心及美容院等場所。市民亦展示抗疫紀律,包括繼續佩戴口罩和踴躍接種疫苗。根據過往幾波疫情經驗,上述舉措將可取得成效,但如果疫情持續,政府就必須「加辣」,包括加強圍封強檢,改善追蹤,容許提供非緊急服務的公務員在家工作,以及下令學校停課,讓學童放更長農曆年假,避免造成更多感染。

 客觀而言,第五波疫情肯定會令本來正在復蘇的市道冷卻下來,若要穩住、甚至提振經濟民生,仍然需要由政府有針對性地調撥資源,對受打擊的行業和人士作出適當支持。香港受到前幾波疫情打擊後,當局都採取不同措施助市民渡難關,特別是大派消費券效應明顯,除幫助市民緩解生活負擔,更能促進本地消費,帶動經濟活動,防止裁員潮和結業潮出現。下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月23日公布,冀望政府會因應疫情而作出「動態評估」,適時推出新一輪紓困措施,以助降低疫情帶來的衝擊,保住經濟復蘇大局。

 當然,即使香港疫情受控,卻仍受制於外圍因素。一般相信,今年全球供應鏈將會繼續出現瓶頸,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升,而美歐央行為壓抑通脹開始調整貨幣政策,勢必影響資金流向,對香港經濟造成衝擊。特區政府宜早作籌謀,除了提供紓困措施,還要加強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合作。尤其重要的是,既要盡快穩定疫情,爭取早日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更要大力推動創新科技、金融等領域合作,為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創造動力,為抵禦外圍因素衝擊提供更大底氣。

 Omicron來勢洶洶,好在香港已累積了兩年抗疫經驗,戰勝此前四波疫情,相信只要政府穩健果斷行動,市民展現高質素的配合,必為我們克服第五波疫情帶來更大信心。此刻我們要齊心一致,找出並切斷傳播鏈。惟有盡快控制疫情,香港才有復蘇經濟、改善民生的條件。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责任编辑:谢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