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寒養生 溫散風寒 益脾養肝-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健康】大寒養生 溫散風寒 益脾養肝

2022-01-11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大寒(1月20日)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俗諺說「大寒大寒, 防風御寒」,此時一定要加強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同時亦意味春天即將來臨。記者專訪註冊中醫師郭志華,由飲食入手講解大寒養生方法,並推介四款食材及三款湯水,共同抵禦嚴寒。

14.jpg

大寒時節不但天氣寒冷,還開始產生風熱,此時的養生原則與初冬不同。

   大寒的結束代表冬天即將進入尾聲,中醫指出節氣前後的15天內是一年之中調養身體最後的時機,正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大寒時節飲食應遵循保陰潛陽的原則,忌生冷、宜熱食,才能鞏固體內的元氣。郭志華中醫指出此時可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在冬天,身體受外界寒氣侵入,要將體內寒邪驅走,要吃溫補食物、藥材,讓身體保持溫暖,避免寒邪入侵,肉類上可多吃牛、羊、鵝、鴨、雞等溫補食材,其中羊肉性熱、味甘,有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的作用,牛肉也有補益脾胃、強筋骨的作用。蔬菜方面可多吃栗子、核桃、蒜、圓肉、紅棗等熱性蔬果。」

2.jpg

大寒時可多吃紅棗,有補脾益氣、補血安神的作用。

   四大晚冬有益食材

   在晚冬應多吃平補益腎的食材,郭醫師推介以下四款:

1.  黑豆

   7.jpg

   中醫指出黑色食物補腎,寒氣最易傷腎,郭醫師推介多吃黑豆,能補肝腎、暖腸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日常可以煮黑豆花生銀耳羹,有補腎強身、養胃生津的作用。

2. 栗子

4.jpg

   栗子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更有「乾果之王」之稱。郭醫師表示:「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壯腰,強筋活血等功效。直接烤來吃、煲湯、煮粥都十分合適。」

3. 何首烏

6.jpg

   腎為先天之本,而何首烏有強肝腎的功效,採挖後直接洗淨切片曬乾或低溫烘乾的叫「生首烏」,如果經蒸煮而曬乾而成的則為「制首烏」。郭醫師表示:「何首烏最適宜在冬季進食,伴肉熬湯是最常見的吃法,或粥半熟時加入首烏粉攪勻煮至黏稠時吃,除了補腎益精外,還能烏鬚髮,為滋補良藥。」

4.  蘿蔔

5.jpg

   中醫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郭醫師表示:「雖然白蘿蔔偏涼,但秋冬寒涼較燥,因此要養陰消燥,加上冬天習慣進補、喝熱湯來驅寒,可能因為補過頭,造成燥熱,這時吃白蘿蔔,具有平衡、清熱的作用。」白蘿蔔性涼、味甘,有清熱生津、消食化滯、開胃健脾的作用,無論是炒菜、煲湯還是醃製都是理想的食材。

   顧護陽氣 多吃平補食材

   踏入大寒,也表示春天將至,此時進補方式應改變,在補品攝取上要注意什麼?郭醫師表示:「晚冬養生原則與初冬不同,此時溫補應減少,轉移開始養肝,不應進食大補食材如鹿茸,特別是體質燥熱人士更要忌諱,除非是手腳冰冷、小便頻繁、容易腰疫背痛、怕凍人士,否則進食一般溫熱食材已經足夠。」初春時在飲食和生活上須注意補肝,郭醫師表示此時飲食應「省酸增甘」、注重益脾養肝,她解釋:「冬季要潛陽,令春天陽氣可以升發,因此要溫補陽氣,益脾養肝能提升腸胃功能,建議多進行平補,例如可吃南瓜、淮山、地瓜、紅棗等健脾食物,養肝可多吃蘿蔔、芥菜、小茴香等辛甘蔬菜,以養脾氣,令身體準備迎接春天的來臨。」

3.jpeg

 註冊中醫師郭志華表示,寒冬時節要適量進補,多吃平補助陽的食物。

   泡腳驅寒助眠

   泡腳是養生的好方法,一年四季都適合,促進血液循環,在冬季更可以多泡腳,有助驅寒助眠,郭醫師建議:「晚上睡覺前泡腳,有助身體溫暖起來更能助眠,每次15至20分鐘,不要浸太長時間,以免發汗過多造成不適,可以每晚都泡。若是虛寒人士可以加溫熱藥材如當歸、肉桂、桂枝、薑。若有經期疼痛問題可加艾葉、艾草、花椒,但切記月經期間不宜泡腳。若身體容易水腫可加鹽,幫助消腫。若將藥材用熱水煲滾後連汁放入浸腳湯中,更能加強效果。另外泡腳前要注意有沒有皮膚問題,如果皮膚上有傷口不宜浸腳,又或有糖尿腳人士要小心,因為他們的皮膚敏感度不高,有可能會浸傷皮膚而沒有知覺,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也要注意時間不要浸太久。此外,泡腳後可按摩湧泉穴幾分鐘,有助促進氣血循環,讓身體更暖和。」

8.jpg

湧泉穴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也就是從腳趾中間延伸到足跟約三分之一處。

   注重保暖防「三寒」

   氣溫驟降,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因此保暖工作很重要,此時御寒特別要注意保護暴露在外的部位,郭醫師表示:「要特別注意保護頭部、頸部,例如大風要戴帽,頭部沒有注意保暖容易造成頭痛,頸部也要注意保暖,否則會引起氣管敏感、咳嗽等疾病,足部也要注意保暖,如睡醒不要直接腳踩地面,最好穿襪或是穿拖鞋,以免寒邪入腳,造成膝關節的痛症。在疫情期間家中也要注意空氣流通,冬天關上門窗,有機會困住病菌,最好每天打開門窗通風。」郭醫師並介紹兩個在腰部的穴位,分別是腎 俞及 命門,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5至10分鐘按摩此兩穴位,能暖腎助陽。(記者、部分圖片:Karena)

2342145.jpg

腎俞穴位於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左右各一個。命門穴位於腎俞穴中間、與肚臍相平對的位置。

   兩款大寒養生湯水

1. 貞芪燉雞湯

13.jpg

材料:母雞肉 300克、女貞子20克、黃芪20克、西紅花4.5克、小茴香4.5克。

做法:雞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用冷水沖淨、瀝乾備用。女貞子、黃芪、西紅花、小茴香用小布袋包好,放入鍋內加水,再放入燙過的雞塊,武火煮沸後改文火再煮約 40 分鐘,棄除藥袋,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益氣養血、活血行氣。孕婦、月經期間、感冒患者不適宜飲用。

2. 蘿蔔燉羊肉湯

10.jpg

材料:白蘿蔔1條、羊肉300克、大蒜 2瓣、紅棗3至5粒,枸杞子10克、生薑3至5片。

做法:先將材料洗淨,白蘿蔔削皮切件,羊肉切件汆水,紅棗去核,生薑用刀背壓碎,放入湯鍋內,武火煮沸後改文火再煮約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補益肝腎的功效。感冒、體質燥熱人士不適宜飲用。

以上食療只供參考,食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