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在一宗源頭未明的Delta確診者工作的寵物店內,當局發現11隻倉鼠樣本呈陽性,倉庫環境樣本同樣呈陽性。暫時雖無證據表明這條Delta傳播鏈源自動物傳人,但倉鼠身上帶有病毒卻是肯定。所以,政府即時要求全港售賣倉鼠的寵物店停業,涉事寵物店及倉庫的倉鼠和其他細小動物亦須人道處理。當局並強烈建議近期買過倉鼠的市民將倉鼠交由署方人道處理,同時呼籲市民不應將寵物遺棄街上,在接觸動物或其物品後要洗手等。
眾所周知,由果子狸到蝙蝠,動物身上帶有新冠病毒並非新鮮事,今次疫情初期本港亦曾在貓、狗等寵物驗出病毒,而實驗室亦慣選用倉鼠來作病毒研究;也就是說,動物可作為病毒載體,其傳播風險其實一直存在。今次香港成為全球首次發現倉鼠在實驗室外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可能出現全球首宗倉鼠傳人的感染案例,這也意味着現行防疫措施仍有漏洞,除了針對人,還要補漏完善針對動物的監控,才可把「外防輸入」的風險降至最低。另外針對國際郵件和進口食品的冷鏈亦然。
政府火速以人道處理倉鼠隱憂,方案獲得專家組的一致同意。但在保護動物權益呼聲日甚的今日,人道處理上千隻作為寵物的倉鼠難免會出現爭議和反對聲音,就如之前人道毀滅野豬一樣。必須強調,防疫始終須要優先,公共衛生安全具有凌駕性;若對人命構成威脅,難免要人道處理相關風險。專家組便引述國際例子表示,歐洲前年因出現貂鼠傳人個案,故採取大規模的人道毀滅行動,說明人道處理並非香港獨創;禽流感時期殺雞、野豬傷人時撲殺野豬之類,道理同出一轍,人道處理分屬迫於無奈的選擇。試想,若放任倉鼠疫情不管,不單會危及倉鼠本身,還可能令本港疫情惡化——寵物店內有兩成多倉鼠染疫,比例已相當高,而寵物店群組已有三人確診和初確,形成一條傳播鏈;進一步言,若病毒在倉鼠體內變異,更會為全人類帶來新威脅,有專家形容「不是講玩」。
當然,跟其他食用動物或野生動物不同,寵物作為人類愛的投射,令我們特別憐憫;繼倉鼠後,假如有貓、狗等人類投放更多感情的寵物,日後都發現有攜帶病毒,我們又應如何應對?有關方面好應未雨綢繆,盡早完善制度化安排。一方面,必須緊緊把好針對動物的「外防輸入」關口,確保所有來港動物不帶病毒,又或安排進口動物先隔離檢疫。在「內防擴散」方面,當局亦可研究能否採取事前分隔措施,以免再有動物確診又要大規模人道處理。另外,還須透過廣告、海報等,教育市民疫下如何妥善「跟寵物共存」,減少任何動物傳人又或人傳動物的可能。始終,人道處理是迫不得已,在上游率先隔絕病毒方為上策,亦即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與保護動物權益兩方面得以兼顧。
今次當局出招消除動物傳播病毒風險可謂果斷,但僅此還不足夠,尚要建立制度防止再有動物傳播鏈出現;而有鑒新冠病毒防不勝防,本港亦須繼續推動疫苗普及,建立保護屏障。病毒變種難以預料,其入侵方式亦多樣化,防疫抗疫手法必須持續完善優化方成!
圖源: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