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社成員 文武
五波疫情發展迅速,葵涌邨的染疫個案出現幾何式增長,當局先後圍封逸葵樓、映葵樓實行5天「禁足令」檢測,同邨另4幢大廈22日晚亦進行1晚圍封強檢,餘下10座大廈,以及位於中間的葵馥苑兩座警察宿舍納入強檢名單,總共3.63萬人要檢測。疫情已瀕臨大爆發的邊緣,政府當局必須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堅持「快、狠、準」,爭取盡早地切斷傳播鏈,撲滅疫情。
Omicron變種病毒、Delta變種病毒同時在香港社區傳播,傳播力強,為抗疫帶來巨大挑戰。抗疫為市民帶來的不便,以及經濟損失,也令社會情緒波動,民心不穩,也為推動抗疫措施增加了難度。與此同時,香港社會上針對抗疫的總體策略思路存在爭議,尤其是對政府的「動態清零」的反對意見,為政府的抗疫工作帶來衝擊。
特區政府一直堅持「動態清零」的抗疫政策。所謂「動態清零」並不是要求社區「零個案」,而是要求在發現染疫個案之後,能夠盡快查出源頭,查明傳播鏈,果斷採取措施,切斷傳播鏈,達至「清零」的效果。這一抗疫政策講求「快、狠、準」,集中資源和力量,在疫情大範圍擴散之前,已經能夠快速地切斷傳播,在最短時間、最小範圍內,控制住疫情。
過去兩年來,香港在「動態清零」方面是有成效的,不僅能因地制宜,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精準地做好檢測,而且還利用生活污水的檢測,發現潛在傳播風險,及早地採取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鏈。正因為特區政府堅持「動態清零」,才能讓香港在過去四波疫情中化險為夷,令香港成為全球抗疫中成效較佳的地區。
第五波疫情來勢迅猛,Omicron和Delta變種病毒的傳播力較之前更強,傳播速度也更快,這無疑令政府的「動態清零」政策面對更大的挑戰,需動用的資源、人手也將會更多,執行層面也會面對更大的困難。
在這個重要關頭,社會上反對「動態清零」政策的意見又再次高漲,連一部分深受市民信賴、受到特區政府倚重的專家顧問,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對「動態清零」政策表示否定,提出「清零」近乎不切實際的論調。作為政府的專家顧問,對「動態清零」政策存有不同看法和意見,在政府內部討論時提出,並無不可,但在媒體和公共場合提出質疑,則只會造成社會思想混亂,為政府抗疫增加阻力,削減抗疫成效,實不可取。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國抗疫主要有兩種策略,一是「動態清零」,二是「與病毒共存」。中國採取的是「動態清零」策略,而美國、英國及多數西方國家則採用「與病毒共存」策略。事實擺在眼前,採用「動態清零」的中國,抗疫成效最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最好的保障,而美英等國在疫病面前「躺平」,近乎不作為,美國在新一波疫情中,每日染疫人數超過百萬,因疫病致死亡的人數已達80萬之巨,損失慘重。參考全球抗疫的實際經驗,並結合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採用「動態清零」政策,是最可取、最負責任的做法。
香港特區堅持「動態清零」的抗疫政策,而目前疫情發展迅速,要做到「動態清零」必須動用更多的社會資源,政府也必須有更完善的抗疫措施。首先必須要堅持「快」,只有搶在病毒擴散之前切斷傳播鏈,才能達至「清零」目標,逸葵樓發現多宗確診個案,但政府當局延遲了一天才「封樓」,允許居民自由出入,這不符合「快」的要求,增加了擴散的危機。
其次是要「狠」,各項措施必須到位,並且要能切實貫徹執行。逸葵樓封樓,政府須在最短時間內調集足夠的人手,準備好足夠的物資,提供適切的服務,照顧好受影響的居民,這才能讓措施落到實處,達至預期成效。如果措施不到位,拖泥帶水、漏洞百出,則事倍功半,民怨高漲,政策難有好的效果。
第三是要「準」,抗疫務求精準,有疫情的地方必須果斷撲滅,但也不宜不假思索地「一刀切」將影響擴大,引起社會不滿。
香港必須要堅守住「動態清零」政策。疫情來勢洶洶,困難重重,但只要香港市民上下一心,團結起來,必能達至「清零」目標。而且,香港還有國家作為堅強的後盾,疫病面前不能氣餒,不能鬆懈,堅守住「動態清零」才是負責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