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 發展有序高效現代流通市場-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内地

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 發展有序高效現代流通市場

2022-01-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提出,發展有序高效現代流通市場。着眼商品和資源低成本、高效率自由流動,健全統一的市場規則和制度體系,構建類型豐富、 統一開放、公平有序、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現代流通市場。推進商 貿市場、物流市場和交通運輸市場融合聯動、有機協同,充分釋 放各類市場活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流通領域信用治理,強化流通領域金融有效供給和信用支撐保障。詳細見附件。

 附件 「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流通效率和生產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範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繫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財富創造。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都離不開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為貫徹落實党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建設系統完備、創新引領、協同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着力優化流通網絡、完善流通市場、做強流通企業,推動商貿、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有機銜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 年,展望至 2035 年。

 第一章 發展環境

 「十四五」時期,我國流通體系建設開啟新篇章,進一步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第一節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特別是党的十八大以來,党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並大力推動流通發展,我國流通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商貿、物流、交通等重點領域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商事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規則和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市場准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日益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基本形成,商品和資源要素流通制度環境持續改善。

 商貿流通穩步發展。商品交易市場加快轉型升級,市場結構不斷優化,城鄉商業設施加快完善,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人民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得到有效滿足。2020 年,全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商品銷售額達到 86.5 萬億元,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 1/4。現代物流快速發展。「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建設持續推進,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國家骨幹流通網絡逐步健全,現代物流企業快速成長,服務質量效益顯著提高,有效推動流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2020 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降至 14.7%。

 交通運輸承載能力持續提升。「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城鄉覆蓋和國際互聯互通水平明顯提高,貨運服務能力大幅提升。2020 年,全國貨物周轉量 19.7 萬億噸公里,鐵路貨運量、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快遞業務量穩居世界第一。

 金融信用支撐不斷加強。金融領域多層次支付清算網絡體系基本建成,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投入運行,供應鏈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流通領域信用建設加快推進,信用服務產品惠及範圍不斷擴大,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初步形成,誠信商業文化逐步深入人心。

 第二節面臨形勢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現代化經濟體系逐步完善,實體經濟加快發展壯大,超大規模內需潛能加速釋放,需要現代流通更大範圍聯繫生產和消費。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擴大市場交易,推動區域分工深化和一體化發展,有利於更好發揮大國經濟縱深優勢,實現跨區域良性循環,促進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城鄉協調發展。

 我國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需要現代流通更高效率銜接供給和需求。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創新流通組織和業態模式,推動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一體銜接,有利於更好發揮我國完整產業體系集成優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加速調整,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現代流通更高水平支撐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拓展全球流通網絡,培育跨國流通企業,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配置能力,有利於更好發揮我超大規模經濟體引力場作用,聚集全球商品和資源要素,促進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同時必須認識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堵點。從市場環境看,國內統一大市場尚不健全,商品和資源要素自由流動仍面臨隱性壁壘,流通規則和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從商貿體系看,傳統商貿亟待轉型升級,農產品(6.030, -0.01, -0.17%)流通體系明顯落後,外貿發展動能減弱。從交通物流看,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網絡分布不均衡,貨運承載能力有待提高,應急、冷鏈等物流服務存在薄弱環節。從金融服務和信用建設看,流通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待解決,信用信息應用水平有待提升。

 第二章 總體要求

 「十四五」時期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必須把握以下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全力實現發展目標。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培育壯大現代流通企業,提升現代流通治理水平,全面形成現代流通發展新優勢,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基本原則

 ——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成本、效率、質量為導向進一步健全市場機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定不移深化流通領域市場化改革,加快構建完善流通規則和標準體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引導現代流通規範有序發展。

 ——創新驅動、綠色低碳。加強數字賦能現代流通,加快流通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關聯領域協同創新、跨界融合,延伸現代流通價值鏈。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加大流通全鏈條節能減排力度,加快低碳綠色轉型,推進資源集約利用,增強流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系統觀念、保障安全。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促進商貿、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融合聯動,統籌推進流通國內外順暢銜接、跨區域高效運轉、城鄉融合發展。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現代流通應急保供能力建設,增強流通體系安全風險管控和抗衝擊能力,充分發揮對保障基本民生和產業鏈供應鏈全穩定的作用。

 第三節主要目標

 到 2025 年,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國內外流通網絡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流通業態模式更加豐富多元,流通市場主體更具活力,交通承載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應急保障能力和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流通成本持續下降、效率明顯提高,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顯著提升。展望 2035 年,現代流通體系全面建成,形成覆蓋全球、安全可靠、高效暢通的流通網絡,流通運行效率和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顯著增強,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高效支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保障。

 第四節發展方向

 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加速流通體系現代化建設步伐,提升流通數字化、組織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水平。強化流通各環節各領域數字賦能,拓展流通領域數字化應用深度廣度,加快流通設施智能化建設和升級改造,促進流通業態模式創新發展。強化流通對商品和資源要素配置的組織作用,推動流通企業和平台資源整合,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行、供需精準適配。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加大綠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加快流通設施節能改造,降低流通全過程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立足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流通領域國際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助力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構建內暢外聯現代流通網絡。服務商品和資源要素跨區域、大規模流通,優化商貿、物流、交通等設施空間布局,構建東西互濟、南北協作、內外聯通的現代流通骨幹網絡。依托全國優勢資源地、產業和消費集聚地,布局建設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設施完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應用場景豐富的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服務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打造若干設施高效聯通、產銷深度銜接、分工密切協作的骨幹流通走廊,串接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進一步發揮現代流通體系的市場鏈接和產業組織作用。

 發展有序高效現代流通市場。着眼商品和資源低成本、高效率自由流動,健全統一的市場規則和制度體系,構建類型豐富、統一開放、公平有序、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現代流通市場。推進商貿市場、物流市場和交通運輸市場融合聯動、有機協同,充分釋放各類市場活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流通領域信用治理,強化流通領域金融有效供給和信用支撐保障。

 培育優質創新現代流通企業。支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增強創新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在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支持現代流通企業網絡化發展,對內優化升級商貿和物流網絡,對外整合利用全球資源,構築成本低、效率高、韌性強的全球流通運營渠道,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現代流通企業一體化發展,促進商貿物流融合,深度嵌入工農業生產各環節,打造跨界融合發展新業態。鼓勵現代流通企業生態化發展,引導大中小企業基於流通供應鏈、數據鏈、價值鏈開展深度對接,構建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流通新生態。

 第三章 深化現代流通市場化改革

 着眼于發揮市場在流通領域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 「放管服”」革,塑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構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的國內統一大市場。

 第一節推進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

 加快現代流通重點領域市場化進程。推動大型流通企業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鐵路、民航、郵政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形成統一開放交通運輸市場。鼓勵各類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積極參與流通領域市場交易,按市場化原則提供融資、擔保、保險等綜合服務。完善流通領域數據資源確權、交易、應用等規則,建立健全流通數據資源採集、傳輸、鏈接等規則,加快培育流通數據交易平台,健全數據市場化配置機制,促進數據資源合規交易、安全高效利用。完善流通領域專利技術和知識產權鑒定、評估、定價與交易機制,促進更多專利技術推廣應用和知識產權成果轉化。

 提高重要資源市場化配置能力。推進全國性能源、糧食、礦石等資源性產品交易平台和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台建設,穩步擴大上市交易品種範圍,形成重要資源國際貿易競爭優勢。培育資源整合能力強、經營網絡覆蓋廣的跨國大型貿易商,提高進口大宗商品大規模集中採購水平,提升集採對國內發展的带動力和國際價格影響力。推出航運指數期貨等創新產品,支持化工產品、金屬材料等領域期貨產品擴面。完善期貨監管法律法規,積極探索期現聯動。加大商品期貨對外開放力度,探索結算價授權等多元化開放路徑,吸引境外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積極參與。

 健全一體銜接的規則和標準。對標國際先進,根據市場需要和企業實踐,制修訂適合我國國情的流通規則和標準。完善商品命名、編碼、計量等規則和規格、品級等標準。完善市場交易準則,嚴禁設定不合理結算方式、拖延付款期限等行為。推動流通領域國家、行業、團體、地方和企業標準相互配套、相互補充。推動基礎通用和產業共性物流技術標準優化升級,強化各種運輸方式、各物流環節銜接。加大流通領域規則標準實施應用力度,發揮中介組織作用,引導產業技術聯盟率先推廣,支持骨幹核心企業示範引領。推動流通領域基礎設施、載運工具、集裝設備、票證單據、作業規範等標準相互銜接和應用,加強與生產領域規則標準對接。開展規則標準研究、互譯、互認等國際交流合作,加強我國優勢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引領,營造高水平經貿規則標準應用軟環境。

 第二節完善流通市場准入和公平競爭制度

 優化流通領域商事服務。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健全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優化「一網通辦」、 「一窗辦成”」務流程,推進流通企業開辦、變更、注銷等商事服務規範化、便利化。完善流通領域融合發展業態的登記注冊管理制度,統一優化消防、環保、衛生等管理規定。深化“「照分離”」革,大幅削減流通領域行政許可前置中介服務事項,加快解決“「入不准營”」題。研究制定流通領域通用性資格資質清單,統一規範認證程序及管理辦法,推動在全國範圍實現互通互認互用。

 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推進流通領域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實施細則,探索建立流通領域重大政策措施會審制度,強化跨區域行政執法協同配合機制。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建立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審查機制。加強流通領域市場競爭狀況評估,分析市場結構,依法開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各地區不得要求連鎖經營等流通企業在本地設立具有法人資格市場主體,不得對未設立具有法人資格市場主體的連鎖經營企業在給予補貼補助等惠企政策時採取歧視做法。引導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良性發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建立健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合規自律機制,促進流通企業合規管理。

 第四章 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完善商貿基礎設施,推進線上線下(47.760, -0.18, -0.38%)、內外貿融合創新,打造數字化、智慧化、開放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第一節健全現代商貿流通網絡

 完善商品交易市場網絡。鼓勵商品交易市場與實體商業、電商平台加強渠道對接,減少交易層級,暢通批零渠道網絡。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高標準消費品市場,推動現有消費品骨幹市場轉型升級,打造「一站式」商品採購中心。優化布局建設區域性新型工業品專業市場,加快建設服務重點製造業集群的供應鏈集成服務基地。支持創建國際貿易平台,探索發展展貿一體的商品交易市場。加快商品市場 5G 網絡、智慧終端等數字化智能化設施設備建設,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功能強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商品市場示範基地。

 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依托農產品主產地、主銷區、集散地,支持全國骨幹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重點加快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市場建設。加快田間地頭流通設施建設,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集配中心和低溫加工處理中心改造升級,加快農產品運輸、倉儲設施專業化改造,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配備冷鏈物流設備裝備,建設服務城市消費的「中央廚房」等設施,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力和標準化水平。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暢通供需渠道,保障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完善城鄉多層次商貿網絡。加強城市商圈布局規劃,推進多層級商圈建設。推動核心商圈更新改造,提升規劃、設計、建設水平,完善商貿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高質量改造提升步行街,促進商旅文娛體融合發展。推動區域商圈提升商業綜合體、高端商務區等消費聚集區設施條件,打造潮流購物、夜間消費等特色商圈。推動社區商圈優化便民商業設施布局,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加快縣鄉村商業網絡建設,推進縣城商貿設施改造提升,合理布局建設商業綜合體,支持鄉鎮商貿設施共建共用,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級商業網點。加強邊遠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商貿設施布局建設,提高流通覆蓋率和服務水平。加大商貿設施節能改造力度,推廣應用新型節能設備,提高商貿領域節能減排水平。

 第二節推動商貿流通業態轉型升級

 支持電子商務創新規範發展。引導電子商務發掘消費新場景,拓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渠道。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完善運營基礎設施,織密連接中小城市、城鄉之間、境外地區服務網絡,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升級消費體驗。支持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研發、生產迎合消費需求的新產品,提供新服務,培育自有品牌。推動公共消費、政府採購等與電商平台對接,形成引領商品研發創新和迭代發展的規模化訂購定制平台。推進實體商業轉型融合發展。支持大型商超等連鎖商業上線上雲上平台,充分利用線下門店網絡資源,推動線下線上競爭合作、融合發展,形成良性互促、規範有序發展格局。推動購物中心等傳統商業積極引進首發商品和首店、旗艦店,拓展文化創意、休閑娛樂等業態,推廣深度聯營、買手制經營等模式,鼓勵 「商品+服務”」合經營。推動便民生活圈商業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優先發展基本保障類業態,因地制宜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發掘商貿流通大數據應用價值。依托政府公共服務平台、社會化平台等載體,加強流通大數據整合、分析與利用。強化政務領域流通大數據應用,開展流通發展態勢監測分析和預警預判。引導電商平台、傳統企業發揮流通數據優勢,提升產銷銜接水平,拓展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深度發掘消費潛力。推動流通大數據賦能生產環節,為工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提升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水平。

 第三節構建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生態

 支持骨幹商貿流通企業做大做強。對標國際一流水準,強化流通技術創新、網絡渠道拓展、制度規範建設,打造一批布局全球網絡、統籌全球資源的現代商貿流通企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推動商貿流通設施、技術裝備、經營管理、交易結算等數字化聯動升級,提高企業跨業跨域跨界融合發展水平。鼓勵企業通過戰略合作、資本運作等拓展經營網絡,對接國內外商品產地和消費市場,完善全球採購與分銷渠道,培育國際資源配置和整合優勢。

 鼓勵區域特色商貿企業做優做精。提升地方特色產品市場影響力,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培育具備區域特色、文化底蘊、發展潛能的商貿企業。加強地理標誌產品的商標和品牌保護,提高市場知名度。構建老字號保護傳承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支持企業加快適應新消費方式,改善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品牌價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資格認證和質量監控,增強文化承載力。鼓勵區域商貿企業提高供應鏈精細化管理水平,深耕本地市場,拓展輻射範圍。

 推動中小微商貿企業轉型升級。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服務體系,激發企業活力和創新力。鼓勵中小微商貿企業發掘細分市場潛力,拓展經營領域和服務範圍,培育獨特競爭優勢,實現精細化、多元化、品質化發展。支持中小微商貿企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強規則意識,加強商品質量管控,推動企業規範化發展。鼓勵平台型、科技型企業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引導降低中小微商貿企業進駐和服務費用,提升企業持續發展能力。

 第四節促進內外貿流通一體化發展

 推動內外市場銜接聯通。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依托自由貿易協定等安排,加強國內外商品質量標準、認證認可等銜接,打通國內國際市場。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進一步深化貿易便利化改革,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應用。加強綠色流通標準和技術國際合作,研究制定綠色貿易政策,促進高品質、高附加值綠色產品貿易。

 拓展出口產品內銷渠道。推動外貿企業與電商平台、連鎖企業、商品市場合作,開闢線上線下外貿產品內銷專區,針對國內市場開展精準營銷。鼓勵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拓展功能,提高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引導外貿企業主動適應國內消費趨勢,推進出口產品加工改造,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打造內銷自有品牌。

 發展外貿新業態。促進跨境貿易多元化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深入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研究調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範圍,支持發展保稅進口、企業對企業(B2B)出口等模式,鼓勵跨境電商平台完善功能。引導企業優化海外倉布局,完善海外倉功能,提高商品跨境流通效率。提升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便利化水平,完善外匯監管等配套服務。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

 專欄1 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升級行動

 商品市場優化升級行動。在重點聯繫商品市場所在區域,選擇部分城市開展試點,優化市場環境,提升服務能力,促進創新融合,培育一批商品市場示範基地。農產品產地市場提升行動。在農產品主產區,結合產業發展,省部共建一批全國性農產品產地市場,推動發展一批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支持建設一批田頭市場,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產品出村進城短板。商務數字賦能行動。深化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推進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創建,加快培育數字商務企業,優化電商平台載體,打造電商優質品牌,提升數字化能力。城市商業提升行動。因地制宜做好商業網點規劃,推動城市商圈差異化發展,構建分層分類的城市商業格局。推動商業資源進一步下沉社區,打造一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積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滿足城市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尊重城市歷史文脈,穩妥有序推進現有步行街設施改造和業態升級,打造城市消費地標。縣域商業建設行動。以渠道下沉為主線,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商業體系,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渠道。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促進農村消費升級。鄉村供銷雙促行動。支持供銷合作社系統完善並推進「新網工程」,促進廢舊家電等再生資源、農產品上行,促進工業品、農資等下行,建設縣鄉村三級綜合為農服務體系。內外貿一體化促進行動。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搭建出口轉內銷平台。支持國內流通企業、電商平台企業走國際化經營道路、構建高效暢通的國際物流網絡、加強數字化改造對接,實現生產端到消費端數字直連。老字號保護發展五年行動。加強老字號保護法治建設,建立老字號動態管理機制,完善中華老字號名錄,舉辦「老字號嘉年華」 系列活動,打造、提升、扶持一批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中華老字號。

 第五章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體系

 順應物流運行網絡化發展趨勢,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構建經濟高效、綠色智能、安全穩定的現代物流體系。

 第一節構建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加快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重點補齊中西部地區短板,構建全國骨幹物流設施網絡。暢通幹線物流通道,加強樞紐互聯,推動樞紐干支倉配一體建設,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完善樞紐國際物流服務功能,銜接國際物流通道,實現國內國際物流網絡融合。

 完善區域物流服務網絡。強化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構建支撐現代流通的多層級物流服務體系。圍繞產業集聚區和消費集中地,加快推動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接國家物流樞紐,提高一體化、集約化物流組織服務能力。完善城市配送設施,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提高配送效率。依托商貿、供銷、交通、郵政快遞等城鄉網點資源,完善縣鄉村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提升末端網絡服務能力。推動建設綠色物流樞紐、園區,引導企業創新開展綠色低碳物流服務。

 健全冷鏈物流設施體系。推進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建設,加強與國家物流樞紐運行銜接,構建冷鏈物流骨幹網絡。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分揀包裝、移動冷庫等設施建設,補齊生鮮農產品流通「最先一公里」短板,提高商品化處理水平;加強銷地高標準冷庫和冷鏈分撥配送設施建設,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商超等零售網點冷鏈物流設施改造升級,推廣新能源配送冷藏車,提高「最後一公里」冷鏈物流服務效率。加大冷鏈物流全流程監管力度,消除「斷鏈」隱患,減少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損耗,保障食品安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健全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制度。

 第二節拓展物流服務新領域新模式

 加快發展多種形式鐵路快運。加快鐵路(高鐵)快運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加強與存儲、分撥、配送等設施銜接,統籌高鐵與普鐵快運設施協調利用。開展高鐵多樣式、大批量快件運輸試點,逐步構建多點覆蓋、靈活組織的鐵路(高鐵)快運服務網絡。推進高鐵快運與電商快遞等銜接融合,加強鐵路幹線對接公路集疏運、國際航空運輸網絡,提高鐵路(高鐵)快運組織化水平。

 推進物流與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加強物流基礎設施與工業園區、商品交易市場等統籌布局、聯動發展,推進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範區建設,培育壯大樞紐經濟。支持物流企業與生產製造、商貿流通企業深度協作,創新供應鏈協同運營模式,拓展冷鏈物流、線邊物流、電商快遞等物流業態。推進物流與生產、製造、採購、分銷、結算等服務有機融合,營造物流與產業互促發展生態。

 推廣集約智慧綠色物流發展新模式。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優化車、船、倉等分散物流資源供需對接,提升物流規模化組織水平。打造國家物流樞紐運營平台,集成儲、運、倉、配等物流服務,創新一體化物流組織模式。搭建供應鏈服務平台,提供信息、物流等綜合服務。加快發展智慧物流,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提升物流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水平。擴大新能源運輸工具應用範圍,推廣綠色包裝技術和物流標準化器具循環共用。鼓勵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廢舊物資逆向物流體系,促進廢舊物品、包裝等回收再利用。

 第三節培育充滿活力現代物流企業

 提升物流企業網絡化經營能力。支持骨幹物流企業通過兼倂重組、聯盟合作等方式加強資源整合,優化網絡布局,引導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引導水運、航空貨運、鐵路貨運、郵政快遞等領域龍頭企業,對接國內國際物流通道,加快境內外節點設施布局,構建網絡化運營體系。強化各類企業協同合作和互補銜接,優化物流組織模式,完善全球物流服務網絡。鼓勵物流企業深度參與國際貿易網絡,延伸物流大數據等服務,提升全鏈條物流服務效能。提高物流企業專業化服務水平。支持物流企業做專做優,提高普貨運輸、通用倉儲等基礎業務專業化水準,提升對接多元化物流需求的專業物流服務能力。引導物流企業與能源、糧食、礦石等大宗商品貿易企業緊密協作,提供國內國際採購、運輸、倉儲等規模化協同化服務。支持大件物流企業優化跨區域運輸線路,構建多種運輸方式協調銜接的大件物流網絡,提供規範化個性化服務。培育壯大醫藥物流企業,創新醫藥流通模式,提升醫藥流通效率和全過程品質管控能力。推動危化品物流企業加強設施設備投入和技術改造,完善物流作業規範,發展罐箱多式聯運,提高危化品運輸安全水平。支持網絡化、專業化龍頭物流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緊密對接,暢通物流末端微循環,共同打造優勢互補、高效協作的物流企業生態。

 第四節提升多元化國際物流競爭力

 加強國際航空物流能力建設。面向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等需要,完善提升綜合性機場貨運設施能力和服務品質,穩妥有序推進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建設,鼓勵航空物流企業與機場共同打造航空物流樞紐,發展軸輻式航空貨運組織模式,構建暢通周邊國家、輻射全球的航空物流網絡。支持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建設強大國際貨運機隊,打造一體運作的國際航空物流運營平台,增強國際航空物流組織能力。實施快遞「出海」工程,加快構建多點支撐的寄遞網絡。拓展內陸國際聯運通道。巩固提升中歐班列良好發展態勢,進一步優化班列開行方案,打造班列信息平台,加快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提升境內外節點對接水平,促進進出口均衡和穩定安全開行。加強內陸地區對接沿海港口國際聯運通道建設,優化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通道運輸組織,積極構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等國際化平台,提升國際多式聯運組織水平,促進中西部地區雙向開放。完善雙多邊國際道路運輸協定體系,拓展國際道路運輸網絡,加快培育共同運輸市場。

 提升國際海運服務水平。拓展沿海港口國際航線網絡,加強上海港、大連港、天津港(4.170, -0.03, -0.71%)、青島港(5.870, 0.01, 0.17%)、連雲港(3.690, 0.00, 0.00%)港、寧波舟山港、廈門港、深圳港、廣州港(3.290, 0.00, 0.00%)、北部灣港(7.690, -0.05, -0.65%)、洋浦港等國際樞紐海港建設,提升中轉輻射組織能力,完善航運交易、國際貿易、金融保險等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寧波舟山國家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建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提高航運企業供應鏈組織、箱貨匹配能力,深化與外貿企業物流信息對接,整合國內外物流網絡資源,組建世界一流船隊,培育海運國際競爭優勢。推動區塊鏈在國際航運領域應用,探索簽發區塊鏈電子提單。增強口岸物流服務能力。優化國家口岸空間布局,增強港口、機場、陸路邊境口岸等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強化口岸通關、轉運、換裝、查驗、信息等基礎設施配套,重點提升中亞、中蒙俄等方向鐵路口岸換裝能力。合理布局建設進出境郵件快件處理中心,完善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庫等配套設施和服務平台,提升保稅物流發展水平。強化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國際物流設施建設。第五節加強高效應急物流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應急物流快速響應機制。優化應急物資儲備布局,打造層次分明、類型合理、協同高效的應急物資儲備節點網絡。根據突發事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等,分級、分類建立應急物流預案及響應機制,細化物流資源投入結構、運行組織方式等,明確分工與協作職責,適時開展應急演練,確保預案科學實用。增強應急物流社會動員能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應急物流隊伍,完善物流企業平急轉換機制,強化跨區域、跨領域應急物流協調組織,提升應急物流資源統籌調用能力,加強應急時期運輸綠色通道和物資中轉調運站建設,確保應急物資及時調配到位。健全應急物流運轉保障機制,引導建立應急物流大數據平台,推動與應急管理信息平台數據共享,完善信息採集、動態監測、數據分析、風險預警、信息發布等功能,重點加強對物流大面積中斷風險的研究評估,提高應急物流組織能力。

 提高物流體系韌性。依托重要物流樞紐設施,布局建設應急物流核心樞紐。加快交通物流設施應急功能改造,完善骨幹物流通道多向調運功能,提高設施修復和通道搶通、保通、復通能力。推動鐵路快運、公路轉運、貨運包機等多元替代,確保異常情況下應急物流正常運行。強化幹線、支線、末端應急物流組織銜接,提高應急物資接取送達效率。開拓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做好應對物流中斷的預案,有效防範能源、糧食和產業鏈供應鏈重點產品斷供風險。加強城鄉末端通行管理,保障糧食、蔬菜等農產品以及飼料、農資等穩定供應。強化應急物流體系對產業備份系統的支撐保障,提升產能儲備投產轉化、快速轉運能力。

 專欄2 現代物流體系提升工程

 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推進 120 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發揮國家物流樞紐聯盟作用,促進樞紐業務協同、政策協調、運行協作。建設 20 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範區。鐵路(高鐵)快運能力建設工程。推進鐵路(高鐵)快運物流基地建設,實施鐵路場站物流設施改造工程。航空貨運能力提升工程。建成投用鄂州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航空聯運轉運設施、場站合理布局建設。現代物流企業培育工程。推動物流樞紐、龍頭物流企業、供應鏈服務企業搭建物流信息和供應鏈服務平台,實施物流企業協同發展生態構建行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郵政快遞設施建設工程。打造智能高效郵政快遞網絡,支持推廣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實施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工程。

 第六章 增強交通運輸流通承載能力

 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多層級網絡覆蓋水平,優化運輸組織模式,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增強交通運輸對現代流通的支撐作用。

 第一節提升綜合立體交通網流通功能

 強化骨幹運輸通道能力。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強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區、沿江沿海沿邊戰略骨幹通道建設,增強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流通保障能力,暢通國際幹線運輸通道。推進能力緊張通道升級擴容,加快待貫通路段建設,在有條件有需求的骨幹運輸通道推動鐵路客貨分線,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布局,增強流通功能。優化「北糧南運」通道建設,加強東西向糧食運輸通道接卸能力,提升煤運通道運輸能力,增強油氣通道輸送能力,提高集裝箱運輸通道多式聯運銜接能力,研究發展鐵路雙層集裝箱運輸。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合理把握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比例關係,加快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優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網絡。加快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城市群世界級港口群、世界級機場群,依托城際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有效釋放既有普速鐵路貨運能力,改善重要物流樞紐、產業園區周邊交通條件,提高車輛通行效率。拓展其他城市群幹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城際交通貨運功能,推進重點產業園區、物流樞紐的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強城際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布局銜接。增強都市圈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通道聯接水平,合理布局鐵路貨運外繞線、聯絡線,推動城市過境公路外繞段建設,推進客貨高效分流,加強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出入口等高效銜接,加快瓶頸路段升級、打通待貫通路段。

 完善城鄉融合交通網絡。統籌城鄉交通網絡整體布局和一體建設,為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提供基礎支撐。重點補齊縣城交通網絡短板,強化縣域流通承載能力,推進市政道路、農村公路與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等銜接聯通,加強中西部與東北地區特別是邊疆地區偏遠縣城鄉鎮及特色農產品主產區通用機場建設和功能完善,統籌謀劃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強通村暢鄉農村公路建設,支持村內道路建設與改造,着力打通農村公路「最後一公里」。加快鄉村產業路和資源路建設,有效串接田頭市場、家庭農場以及供銷、郵政快遞等網點。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具備農林作業、應急救援、防災減災等功能的通用航空設施建設,在有需求的農村地區加強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

 第二節提高交通運輸組織和服務水平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依托重要物流樞紐,發揮不同運輸方式比較優勢,提升組合效能,發展規模化、網絡化多式聯運。推動聯運轉運設施、場站合理布局建設,強化設施、設備、管理等標準對接,加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各種交通運輸信息的開放共享。深入推進集裝箱多式聯運,積極推廣多種形式甩掛運輸,優化業務和操作流程,提高聯運組織效率。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主體,以鐵水聯運、江海聯運、江海直達、國際鐵路聯運等為重點,積極推進「一單制」,豐富「門到門」一體化聯運服務產品,打造多式聯運品牌。

 提升專業化貨運服務品質。推動鐵路貨運服務轉型提質,豐富鐵路貨運服務產品。創新公路運輸服務業態模式,推廣貨車租賃、掛車共享、定制服務。完善港口貨運服務功能,延伸港航增值服務鏈條。提升機場貨運配套服務,發展多元化航空運輸服務。推進城際幹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探索豐富無人機、無人車等城市配送應用場景,積極推廣「貨運班線」等服務模式。發展差異化、個性化運輸服務,滿足高價值、小批量、時效強的貨運需求。第三節推進交通運輸智能化低碳化發展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加快鐵路、公路、港航、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和網聯化發展。有序推進智慧公路、智能鐵路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地區研究推進城市地下貨運系統建設。全面推動智能航運建設,打造智慧港口,提升港口裝卸、轉場、調度等作業效率。推進智慧機場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航空電子貨運試點,研究部署服務區域流通的大型無人機起降點。推進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台建設。

 加強交通運輸智能技術應用。推進運輸企業加快數字化、自動化終端設備的普及應用,提升訂單、運輸、倉儲、配送全流程智能化水平,逐步實現產業園區、港口、機場、鐵路場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節點貨物運輸全程感知。深化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航運服務網絡建設。加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提高車路協同信息服務能力,探索發展自動駕駛貨運服務。

 大力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清潔替代,加快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促進電動汽車在短途物流、港口和機場等領域推廣,積極推進船舶與港口、機場廊橋岸電改造和使用,開展氫燃料電池在汽車等領域的應用試點,降低交通運輸領域能耗和排放水平。

 專欄3 提升交通運輸流通服務能力重點工程

 重點方向運輸通道能力提升工程。沿海方向,實施沿海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等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沿江方向,實施中上游幹線航道等級提升;陸橋方向,實施鐵路瓶頸路段新建和擴能改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方向,打通西線通路,完善中線通路,暢通東線通路。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載能力建設工程。建設城市群都市圈專業化貨運網絡,在具備條件的城市群都市圈有序推進鐵路客貨分線和雙層集裝箱設施建設,增強綜合交通樞紐流通服務功能,加強主要港口、重要貨運場站等的集疏運鐵路、公路建設。

 第七章 加強現代金融服務流通功能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金融服務,提高金融對現代流通的保障能力。

 第一節完善流通金融保障體系

 提升國內支付保障能力。持續強化支付清算系統建設,提升支付清算系統業務服務能力、業務連續性和管理水平,維護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障資金正常流轉,滿足支付需求。健全流通領域的非現金支付框架,完善全環節、全行業支付配套設施,加快上中下游企業間資金線上流動。完善城鄉商業設施支付受理環境和服務水平,大力推廣移動支付,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加快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電子票據、供應鏈綜合支付服務等數字化應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探索對流通領域的支持作用。

 推動跨境支付體系建設。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導向,強化制度建設,加強本外币政策協調,支持企業在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領域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中人民幣計價結算使用佔比。擴展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安排,支持相關國家和地區金融機構以直接或間接參與者方式接入 CIPS,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推動與境外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優化系統功能和服務,提高人民幣清算結算效率。持續拓寬 CIPS 境外業務覆蓋面,更好服務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加強跨境金融網絡與信息服務監管,增強金融支持我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循環能力。推動銀行機構進一步開展針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遠期結售匯業務,提升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意識與能力。研究探索本外币合一銀行賬戶體系建設,為流通企業提供優質賬戶服務。

 豐富完善流通領域金融服務。建立健全流通領域保險、融資擔保等配套機制,合理分散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引導保險機構繼續完善流通領域貨物運輸等保險服務,豐富對流通各環節的保險供給,為流通領域提供更精準的保險保障。建立流通領域融資項目庫,梳理龍頭流通企業、重點建設項目等金融需求,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支持力度。發揮金融租賃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用,加大對商貿、交通物流、農村流通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優化與新型消費相關的支付環境,規範網絡交易平台收費行為,優化平台企業收費,降低流通交易成本。

 第二節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加強供應鏈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統一供應鏈金融數據採集和使用的相關標準、流程,確保數據流轉安全合規,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應用,為供應鏈金融線上化、場景化及風控模式轉變提供技術支撐。加強供應鏈票據平台系統功能建設,加大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推廣應用力度,加快與政府採購系統等對接,為金融機構應收賬款融資提供多維信息支撐。在全國範圍內加快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推進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數字化和要素標準化建設,強化與「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聯動,提高登記公示辦理效率。

 健全供應鏈金融運行機制。優化供應鏈金融監管機制,探索對供應鏈金融實施差異化監管。研究制定供應鏈金融行業規範,推動相關技術標準建設和統計口徑統一。運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數字化風控體系,強化交易真實性審核和全流程監控,防範虛增虛構應收賬款、存貨及重複抵質押行為。推動應收賬款和存貨等動產資源權屬「應確盡確」,為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提供便利。鼓勵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第三方機構加強信息協同和共享合作,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金融服務效率。

 豐富供應鏈金融產品。鼓勵核心企業通過「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進行確權,支持金融機構與平台對接,規範發展供應鏈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提高供應鏈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引入債券市場資金,鼓勵中小企業通過標準化票據融資,支持核心企業發債融資。支持核心企業簽發供應鏈票據,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更加便利的供應鏈票據貼現融資,豐富營業中斷險、倉單財產險等多種保險服務供給。建立核心企業票據融資信息共享制度,加強應收賬款盡職調查、信息披露和風險防範,規範發展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產品。

 專欄4 現代流通金融服務提升行動

 流通金融支付體系建設行動。建設完善支付清算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移動支付體系、供應鏈票據平台、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公示系統。培育一批國際化支付結算企業。供應鏈金融推進行動。打造供應鏈金融數字化風控體系,開發直達流通主體供應鏈金融產品。

 第八章 推進流通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厚植誠信為本的商業文化,發揮追溯系統積極作用,提高流通領域信用保障水平。

 第一節加快完善重要產品追溯系統

 加強追溯系統建設。拓展追溯產品範圍,加快推動相關法律修訂工作,推進食品(含食用農產品)、藥品等重要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統建設入法。鼓勵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依法依規建立重要產品追溯系統,提供產品溯源等服務。督促平台企業承擔商品質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責任。開展食品、中藥材、藥品追溯標準化工作,推進相關領域的追溯標準制修訂和應用推廣工作。健全重要產品追溯數據信息,完善數據信息採集指標、傳輸格式、接口規範及編碼規則。

 拓展追溯系統應用。鼓勵企業通過追溯系統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數據在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鼓勵追溯體系建設主體面向社會公眾提供追溯信息查詢服務,增強商業化增值應用,加強追溯數據安全保障和商業秘密保護。加大可追溯產品市場推廣力度,調動大型流通企業等主動選用積極性,擴大可追溯產品市場規模。

 第二節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推廣信用承諾和告知承諾制。圍繞流通領域行政許可、備案和證明事項等環節,提升信用承諾標準化規範化水平。綜合運用 「雙隨機、一公開”」方式實施日常監管,加強對承諾市場主體信用狀況的事中事後核查,將信用承諾書及履約狀況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鼓勵市場主體主動向社會作出信用承諾,支持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信用承諾制度,強化行業自律。

 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以信用風險為導向科學配置監管資源,擴大事中事後監管覆蓋範圍。實施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優化監管框架,不斷提升監管效能。統籌使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市場化信用評價結果,將評價結果作為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重要參考。提升信用監管運用深度廣度,在流通領域更多行業和部門實施以信用為基礎的差別化監管措施。

 完善信用獎懲機制。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對信用良好的行政相對人實施「容缺受理」、「加速辦理」等便利服務措施。加大對誠信市場主體及個人激勵力度,在財政性資金項目、招商引資配套優惠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按照合法、關聯、比例原則,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推進重點領域失信治理,嚴厲打擊失信行為,提高失信成本。加大誠信企業示範宣傳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增強市場主體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健全信用修復機制,鼓勵失信主體消除不良影響,重塑良好信用。

 專欄5 現代流通領域信用體系建設行動

 重要產品追溯系統提升行動。建立疫苗、芯片、高鐵、核電設備等重要產品全程追溯系統,完善進口冷鏈食品追溯體系。信用承諾標準化規範化提升行動。研究制定信用承諾數據標準,推動使用內容規範、方便可用的信用承諾書樣式。

 第九章 實施保障

 第一節加強党的全面領導

 貫徹党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 「四個自信”」做到“「個維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強化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政治保障。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理論水平和專業化能力,調動各級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現代流通發展。強化對流通領域監管、審批等公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第二節加大政策和人才支持

 完善現代流通支持政策。出台一攬子支持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跨區域、保民生、保供應、保安全穩定等重大流通項目用地用海保障力度。研究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幹市場等用地政策,探索增加支撐新業態發展的混合產業土地供給。統籌利用各類資金積極支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推動符合條件的流通企業通過上市、債券發行、企業倂購等方式募集資金。加快流通專業人才培養。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導向,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加強流通相關學科建設,建立與企業聯合的流通人才培養機制,培養跨學科、復合型流通專業人才。順應流通領域發展趨勢,引導社會機構與企業加強合作,強化在職教育和技能培訓,持續提升流通從業人員就業能力。加大對具有全球視野、熟悉國際規則的高層次流通人才培育和引進。督促流通企業依法依規保障勞動者權益。

 第三節強化規劃組織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協同推進本規劃實施,完善配套政策,做好相關專項規劃與本規劃銜接,規劃實施涉及的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並會同行業協會商會等,完善現代流通統計體系,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實施機制,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細化落實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重大問題及時向党中央、國務院報告。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