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後,本港疫情急轉直下,新增確診人數連續兩天突破300宗, 源頭未明個案超過100宗,當局估計社區有數以百計的傳播鏈,且分布於全港多區,就連院舍、醫院等都現病例。
疫情惡化固然令人恐慌,但這很大程度是春節特殊因素所致,大量跨家庭拜年活動難免讓病毒有機可乘。譬如過年氣氛同樣濃厚的新加坡,確診宗數更加連續兩日破萬。縱不排除未來數天本地確診宗數續增,惟當節日特殊因素退卻,因跨家庭聚會導致的病毒傳染有望減少。何況,我們尚有不少牌可打,不至於無能為力。所以,要說香港疫情完全失控,以至不得不從「動態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云云,肯定不切實際。
其一,即使近期疫情變得嚴峻,環顧市面依然人頭湧湧,晚市禁堂食後入夜人流確有減少,但仍明顯多於上一輪疫情高峰,說明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乃是當前要務。例如把食肆等的「限聚令」重新收緊至最多2人,應是最低要求,而擴大表列處所規管範圍,包括涵蓋更多高危處所等,也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另外,還可更全面地叫停學生回校,擴大使用遙距上課,以及由政府帶頭推動公務員在家工作,並藉此創造條件好使私營機構效法。眾所周知,相關措施已證明有效,成功助港走出前幾波疫情;對於今輪第五波疫情,當然可以照辦煮碗。
其二,檢測擴容亦屬必須。隨着確診數字上升,不論法定強檢人士抑或為求安心的檢測需求,近期均顯著同步大增,以致不少檢測站都大排長龍,部分重災區如屯門、元朗、粉嶺、大埔更爆滿到下星期才有預約名額。不必諱言,市民如不能及時檢測,勢必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有見及此,港府已重設「火眼實驗室」,並計劃多設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預料每日最高檢測量將由10萬次升至逾30萬次,並將全民派發快速測試套裝;相關措施必須盡快落實到位,至少要把檢測能力恢復到上一輪疫情高峰,畢竟病毒傳播是不等人的。
收緊社交距離,連帶可以降低檢測壓力。因為社交接觸減少,一旦有人確診,須要強檢及隔離檢疫的人數也會減少;而當檢測增加,就可切斷更多傳播鏈。
始終, 「動態清零」才是經濟社會復常的王道。近日香港疫情惡化,已稍現西方般的供應鏈及通脹問題,菜價上升正是其一,理由是不少跨境司機確診而須養病停工,而其他地方亦難免因此收緊對港司機的檢疫要求;此外,愈來愈多市民確診病倒,也令人員缺勤及服務暫停變得普遍。試問,如果香港「與病毒共存」的話,停工停業的供應鏈干擾豈非變本加厲?雖云Omicron 的死亡率相對較低,但對未打針或身體較弱者到底是個威脅,近日便有類似進入深切治療部的個案,而美歐等地每日實際死亡人數也不斷增加。
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網誌指,香港必須以最短時間管控住疫情,才能最大程度穩定和支撐經濟。要延續「動態清零」,香港絕對有牌打,大家只要齊心配合做好抗疫工作,必可根本走出疫困。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