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支氣管肺癌(以下簡稱肺癌)是指發生於各級支氣管上皮細胞及細支氣管、肺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肺癌中75%至80%是非小細胞肺癌。肺癌早期診斷困難,80%至85%的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ⅢB或Ⅳ期),失去手術根治機會。肺癌在世界大多數國家是高發病,近幾十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在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居第一位。在內地,肺癌在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中排名第一,發病率連年上升。在香港,肺癌在常見惡性腫瘤發病中排名第二,發病率亦連年上升。
目前,吸煙或吸入二手煙,仍然是肺癌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肺癌中85%至90%可歸因於吸煙。氡氣輻射是肺癌的第二大病因,有研究資料顯示,不吸煙者患肺癌的主要病因是氡氣輻射。引起肺癌發病的其他致病因素還有:工業及職業關係暴露於某些化學品或建築物料(如石棉、鎳、鈾、鉻化物、砷、多環、烴及氯甲基醚)、反覆肺部感染、肺結核疤痕、家族史、廚房油煙等。
肺癌發病的中醫病因病機
肺癌發病,多因先有肺氣虛,再有致癌病邪傷害肺氣,導致肺絡受損,肺氣化功能失常,氣機不暢,肺氣結聚變異而生癌。癌亦屬於內生病邪,是癌邪。癌邪在肺,日漸增多增大,阻塞肺絡,日久導致肺氣鬱滯,氣血瘀阻,化生濕濁、痰飲、瘀血甚至毒邪等內生病邪,內生病邪與癌邪結聚,日漸增大,形成肺癌。肺癌在肺,阻塞氣機,肺氣宣發肅降功能失常,不能宣肅氣血津液,不能通調水道,導致精氣血津液代謝障礙,進一步生成痰濕、濕濁和瘀血等內生病邪,破壞肺臟生理功能,加速肺癌生長。
常見可引起肺癌的原因有:六淫病邪或四時不正之氣、廚房濁氣、煙毒穢氣及山巒瘴氣等。肺癌也有因久病之後肺氣虛,肺絡受損,肺氣化功能失常所致。長期 情志不調、飲食不潔、不良嗜好、久病或過勞等,均可耗傷人體正氣,導致臟腑功能失常,精氣血津液代謝障礙,生成濕濁、痰濕和瘀血等內生病邪,阻塞肺絡,導致肺氣化功能失常,也可導致肺癌。亦有因先天稟賦有異,再有後天失養,導致人體氣血不足,臟腑生化不良,若發生在肺,肺氣虛,肺氣化功能失常,也有發生肺癌的風險。
肺氣虛,除肺氣本身受損之外,還可因為脾氣不足,土不生金,導致肺氣虛,氣化失常;也可因腎氣不足,子盜母氣,導致肺氣耗損,肺氣虛,氣化失常。若平素肝火較盛,木火刑金,耗傷肺津、肺氣,導致肺氣虛,氣化失常;平素心火亢盛,火爍金傷,消耗肺津、肺氣,導致肺氣虛,氣化失常。肺氣氣化失常日久,肺氣可結聚變異而成癌。
總之,肺癌是因人體肺氣虛、肺絡受損,又有致癌病邪傷害所致。因此,肺癌屬於本虛標實的病症,病程中虛實夾雜,因虛致實。肺癌生成後,進一步傷害肺氣,阻塞肺絡,化生濕濁、痰濕和瘀血等內生病邪,甚至可化生癌毒,導致腫瘤進一步增大,病情加重。肺癌加重或失治,進一步發展,導致其他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癌毒病邪還可乘虛流竄,羈留於骨、臟腑、腦髓、缺盆等氣虛之處,生成轉移癌病灶。
肺癌中醫藥辨證治療
針對晚期肺癌不能手術且不能耐受或不願意接受電、化療或靶向治療的患者,可以中醫藥治療爲主。治療目標應以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期爲主。
1. 氣滯血瘀型證治:
證候:咳嗽不暢,胸痛如錐刺,痛有定處,或胸悶氣急,或痰血暗紅,口唇紫暗,舌暗紅或紫暗,有瘀斑、瘀點等,舌苔薄,脈細澀或弦細。
治療:活血化瘀,行氣散結。
方藥:八月劄、薤白、枳殼、桔梗、薑黃、莪朮、牛膝、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白芍藥、全蠍、蜈蚣、炙甘草等。
加減:有咳血者,減薑黃、莪朮、全蠍、蜈蚣等,加仙鶴草、田七、白及。有熱毒者,減薤白、薑黃、莪朮、當歸等,加金蕎麥根、赤芍、魚腥草、白花蛇舌草等。有痰熱、咳痰色黃者,加浙貝母、黃芩、魚腥草等。
2. 痰瘀蘊結型證治:
證候:咳嗽咳痰,痰白黏稠,或黃黏痰,喘悶胸痛,舌質暗紅或紫暗,苔白膩或黃厚膩,脈弦滑或滑數。
治療:健脾行氣,化痰祛瘀。
方藥:①偏寒證:姜半夏、制南星、桔梗、杏仁、薑黃、川芎、人參、白朮、茯苓、厚樸、陳皮、旋複花,砂仁、香附、全蠍、蜈蚣、炙甘草等。②偏熱證:浙貝母、海蛤殼、瓜蔞、桔梗、杏仁、山海螺、赤芍、牛膝、牡丹皮、桃仁、黨參、白朮、茯苓、厚樸、陳皮、全蠍、蜈蚣、炙甘草等。
加減:濕濁重、頭身困重者,加薏苡仁、澤瀉等。
3. 陰虛毒熱型證治:
證候:咳嗽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伴胸痛氣急、潮熱盜汗,壯熱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乾黃或光剝無苔,脈細數或數大。
治療:滋陰清熱,解毒散結。
方藥:沙參、百合、天花粉、生地黃、白花蛇舌草、山海螺、黃芩、金蕎麥根、魚腥草、浙貝母、桔梗、白芍藥、神曲、黨參、紅棗、生薑、炙甘草等。
加減:肺腎陰虛、低熱盜汗重者,加麥門冬、熟地黃、生鱉甲等
4. 肺脾腎虛型證治:
證候:咳嗽,痰多稀白,氣喘,胸悶納少,腹脹便溏,腰酸腰痛,舌淡邊有齒印,苔白膩,脈緩或濡滑。
治療:健脾益氣,補肺益腎。
方藥:人參或黨參、炙黃芪、刺五加、當歸、白朮、茯苓、陳皮、熟地黃、山萸肉、補骨脂、百合、桔梗、杏仁、紅棗、炙甘草等。
加減:陰虛低熱、虛火上炎咽喉痛者,加玄參、牡蠣等。腰膝酸軟者,減百合,加牛膝、杜仲。
5. 氣陰兩虛型證治:
證候:咳嗽,痰稀或黏稠,咳聲低弱,短氣喘促,神疲乏力,微惡風寒,自汗或盜汗,口乾少飲,舌質紅、少苔,脈弱。
治療:益氣養陰。
方藥:人參或黨參、刺五加、白芍、百合、麥門冬、桑白皮、當歸、炙黃芪、煨白朮、熟地黃、五味子、茯苓、神曲、紅棗、炙甘草等。
加減:陰虛肺絡受傷咯血者,加炒黃芩、白及等。(以上療法只供參考,食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文:徐凱、畢良妍)
徐凱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臨床教授、世中聯腫瘤經方治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香港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醫案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中醫預防和治療各類惡性腫瘤、腫瘤併發病、癌前病變。
畢良妍,於廣東省中醫院工作,中醫主治醫生,主要從事中醫內科、腫瘤科疾病中醫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