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增確診數字再創新高,連續兩日錄得600多宗病例。面對嚴峻疫情,政府昨宣布系列新措。今輪政策大致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收緊限聚要求,及納入更多表列處所等,即時加強切斷傳播鏈的力度。畢竟,對比前年疫情高峰一日有百多人確診,現在確診數字則是倍數多之,林鄭更以「驚心動魄」形容,惟相對地,市面人流卻較當時不減反增,情況無疑令人擔憂。有見及此,把限聚令重新收緊至兩人,誠乃最低要求;要求宗教處所、理髮店等暫時關門,亦有助減少群眾聚集;鑑於新年時跨家庭聚會是疫情急轉直下主因,當局還破格地首度把限聚要求延伸至私人處所;凡此種種,肯定有利疫情降溫。大家普遍明白,此乃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但坊間亦有擔心措施能否執行,尤其怎樣監管住宅、私竇之類限聚情況。於此必須強調,立法功能主要重在阻嚇及訂下行為標準,好使大家自律,自覺遵守,就如市民現已習慣使用「安心出行」。事實上,當前限聚要求尚有收緊空間,換言之一旦疫情失控,香港絕對還有牌可打,但在平衡抗疫與經濟社會運作之下,相信無人希望走到這一步。
二是擴大疫苗通行證範圍,日後進入商場、超市等都必須先打針,而辭退未打針的僱員亦再不是無理解僱,旨在中短期提高整體市民的抗疫保護力。疫苗既安全又有效,乃是不爭事實,香港已有逾80%合資格人士打針了;可惜,除身體條件不合外,還有少數市民仍然未打。參照國際經驗及疫情動向,港府亦透過通行證模式,將利誘谷針擴大至已打針才可逛街、購物,甚至可能已打針才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除限聚外,香港在谷針方面同樣尚有牌打,最嚴厲莫如強制打針。有曰新措是變相強打,但所謂變相亦即不同強打,例如堅持不打者,此後最多不進商場又或不經商場上班回家、不再上班,又或找找還有多少僱主願與未打針者共事,以至將來不再乘坐公交。所以,最終疫苗接種率能否進一步提高,歸根究底仍在於未打針者是否接種,「願打則打」的大原則始終未變。問題是,當全港以至全球絕大多數人皆已打針,堅持不打實在無益自己及身邊人的安全。打針不單是個人日後暢行香港的必然選擇,也是確保動態清零、經濟社會運作復常,繼而令香港恢復全面暢行的根本辦法。
三是推出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受限制措施影響的行業及從業員。其中具突破思維的是首度引入短期及臨時失業支援。相關措施絕對合情合理,可讓大家共渡難關。因執行系列抗疫措施需大量人手,當局不妨在發放支援的同時,招聘相關失業人士以幫忙巡查處所與核實疫苗通行證、協助檢測檢疫及個案追蹤,以及填補物流供應鏈人手空缺等等。
今次新推抗疫政策可謂嚴厲,但正如特首林鄭月娥所言,市民的支持和配合非常重要。眾人一起踏出一小步,抗疫就可前進一大步。限制措施或令大家多了不便,但也令香港整體更加安全、更易走出疫困,亦即短期的不便只為長期兼根本的方便與復常,又何樂而不為?(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圖: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