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普華永道發布《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調研報告:大灣區雛形初現》,顯示多項新舉措為大灣區快速發展奠定基礎。報告的受訪者表示,儘管發生新冠疫情,商業活動仍然活躍,各種創新舉措突顯出大灣區的潛力;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包括應對人才競爭、在大灣區消費領域建立品牌知名度。
報告關注六個主題:生活圈位移 – 受訪者認為大灣區的未來是更廣泛、更深入的融合;數碼化加速 – 遠程辦公和在線互動使得業務在新冠疫情期間依然維持良好運作;認識市場差異 – 新的數碼化服務供應在快速增長。大灣區市場的新進入者需要更靈活創新的營銷策略才能脫穎而出;跨境理財通及其他相關改革 – 許多受訪者表示期待並關注跨境理財通第二階段;應對人才挑戰 – 人才競爭從未如此激烈,迫切需要大量傳統技能和新技能的人才;共建綠色灣區 – 受訪者看到通過投資者教育發展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業務的機會。這可能是新進入者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差異化的一種方式。
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金融業主管合夥人張立鈞表示:「對於所有受訪者而言,大灣區已不是願景,而是真實的存在,如前海、橫琴等地已初具規模。與此同時,從跨境理財通到專業資格互認等一系列政策舉措也在不斷豐富它的內涵。大灣區正在為市場參與者帶來一系列新機遇和挑戰。」去年年底推出的跨境理財通已經成為金融服務業如何在大灣區發展的最具體指標之一。 與現有的滬港通計劃不同,跨境理財通是銀行對銀行,而不是交易所對交易所;同時它也是針對大灣區的,並定義了「合格大灣區投資者」及其範圍。 受訪的市場參與者認為,這為大灣區金融市場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普華永道中國資產及財富管理總監王娟表示:「目前的旅行限制意味着跨境理財通的交易量仍然很低。 但這項計劃的市場潛力巨大,受訪者非常關注它如何發展。他們希望在跨境理財通第二階段中看到更大的額度和更複雜的產品,例如潛在的保險通。」受訪者列舉了其他一些發展,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商業數據通 (CDI) 項目,旨在促進數據分享,使放貸機構能夠更了解客戶的基礎上作出信貸投放。這有可能顯著促進大灣區的商業活動發展。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夥人莫文彪表示:「隨着商業數據通項目啟動,在零售和批發數字貨幣方面看到一些改變遊戲規則的舉措,預計顯着地促進大灣區的跨境交易和經濟發展。」 新冠疫情期間,在線服務使用率大幅提升,突顯了市場參與者需要對其數字平台進行投資的程度。其中一位受訪者表示,內地用戶已對數碼化平台駕輕就熟並寄予厚望,為確保用戶體驗無顯著差異,對於參與市場的港澳機構而言,打造成熟的數碼化平台成為一筆「不可避免的投資」。(記者 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