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青年】大灣區助力香港一般保險業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灣區青年】大灣區助力香港一般保險業發展

2022-02-24
来源:香港商報

 大灣區的發展為香港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孕育挑戰。保險業作為香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惠於大灣區的政策支持。筆者作為保險業的從業人員,感到大灣區為香港一般保險業的發展帶來了以下幾項重大機遇。

 首先是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國家「十四五」規劃將香港確定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在「雙循環」經濟發展策略下,為大灣區帶來廣大機遇。大灣區人口超過7000萬,珠三角等九大城市的平均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約為5.46%和7400元(人民幣)/人,約為香港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的1/4和1/10。隨着大灣區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於健康和醫療保障的意識和需求日益增長,龐大的保險需求和市場潛力正等待在開放創新的市場格局中全面釋放。

 香港一般保險業面臨挑戰

 其次是來港上市需求激增。近年來,香港IPO市場募資持續活躍。港交所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效應更見顯著,多隻超大型新股成功上市,另有多家美國中概股企業來港二次上市。為配合企業上市需求,董事及行政人員責任險、招股書責任險等專業險種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第三是新冠疫情加速保險業數字化步伐。一方面,客戶對線上服務需求激增,加速了遙距投保系統、無紙化交易流程、自動化後勤程序等應用的發展,促進保險公司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強化業務連續性計劃、風險評估與內部管控。另一方面,保監局及保險業聯會積極為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創造條件。虛擬及實體保險公司加大科技力量投入,不斷提升業務智能化程度,搶佔商機。預計在後疫情時代,保險科技將繼續成為保險業的主流,重新定義保險市場的商業模式。

 與此同時,香港的一般保險業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首先,市場發展飽和,同業競爭激烈。2020年,全港共有112家可經營一般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當年,全港一般保險市場毛保費收入599億港元,相當於中國人壽(海外)一家壽險公司保費規模。其中,前10名大型保險公司佔據超過40%市場份額,其他102家保險公司爭奪剩餘不到60%的市場份額。市場競爭激烈且傳統領域發展空間有限,拓展新市場、新渠道刻不容緩。

 其次,新冠疫情及周邊環境不確定性拖累香港一般保險市場發展。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廣泛的旅遊限制對訪港旅遊業、本地零售業等造成沉重打擊。經濟疲弱,失業潮、倒閉潮等持續,將對一般保險尤其是商業綜合險、勞工險、旅遊險、醫療險、財產險等業務造成進一步打擊。

 第三,合規管理面臨壓力。監管廣度、深度、力度全面提升。監管對保險業特定類型機構(如保險集團、保險中介人等)、特定領域(如企業風險管理、網絡安全管理、外包管理等)進行針對性監管。以風險為本的資本(RBC)架構推廣及實施,將進一步規範獲授權保險人企業風險管理架構以及自身風險與償付能力評估的要求。

 面對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筆者認為應當擁抱變化,積極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助力香港一般保險業發展。首先應當推進保險業務相關款項跨境收支便利。聯動大灣區境內分行,優化保險業務相關款項(如涉及續保、索償、退保等流程的款項)的跨境交收,為客戶提供便利,吸引更多大灣區居民投保。其次是加快跨境保險產品優化創新。契合大灣區客戶保險需求,推進跨境醫療險的研發創新;積極對接「港車北上」等政策,推動大灣區跨境車險業務。與此同時,持續強化相關產品的後續分保管理及理賠服務。第三是推進大灣區保險分支機構設立。為內地居民提供財產類保險及人身保險(非壽險類)產品銷售服務/保險中介代理服務或保險後勤服務(如出單、客戶服務、理賠服務等)。(馬吉祥)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