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佬已婚婦頭飾「穿金戴銀」-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鶴佬已婚婦頭飾「穿金戴銀」

2022-02-25
来源:香港商報

 鶴佬是泛指接近閩南地域的海豐、陸豐、汕尾及澄海一帶之居民,宋朝時南遷來港,及後成為四大族群之一,其餘計有圍頭、客家及蜑家。鶴佬五姓漁民蘇徐李鍾石,聚居於新界東北面吐露港大埔沿岸海灣。很多時閩南語系鶴佬漁民被誤會為廣東語系的蜑家漁民。

 未婚女性漁民不佩戴

 鶴佬男性漁民喜愛「扒龍舟」,女性則十分重視自己的頭飾。族群中只有已婚女性漁民才可佩戴頭飾,未婚女性漁民是不會戴的。結婚一至兩年的可戴上金色金屬頭飾,最好是金造。結婚三至四年或更久的,則要戴上銀色金屬頭飾,最好也是銀造的,那全是身份的象徵。時至今日,大埔區還有金舖替鶴佬已婚婦女打造金屬頭飾,其主要組件是長短不一的鏈條,珠鏈及大小粗幼不同的髮簪,髮簪尾部連結著蝴蝶、蜻蜓、花朵、金錢及八卦等造型飾物,上戴頭飾先用髮網固定髮髻於後腦位置,再束上桃紅色帶加固髮髻又可作為裝飾增加色彩,頭飾多寡及設計組合均可自己決定,但所有頭飾組件只會插在髮髻上,髮髻頭髮可真可假,此外還配上耳環及顏色豐富的大襟衫。那實是美觀好看!

 從前物資短缺,鶴佬漁民已婚婦女會用筷子、竹 片、木條,甚至箭豬的箭來作髮簪,其可束結長髮成髻方便工作。還有她們年少時愛留有一頭長髮,每當髮長及腰時會剪下兩尺許的髮尾來保留,將來可自用髮髻,送贈親友或賣給族人。

24 (8).JPG

 新婚婦女戴的金色頭飾多姿多采,十分美觀。 張浩林提供圖片

 婦女新春回娘家拜年

 以往鶴佬漁民約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或之後停止捕魚返回海灣,清潔粉飾漁船內外,掛小旗貼揮春準備過年。因當時照明不足,在除夕下午四五時左右、天還亮時就要拜神祭祖,其後一家大小在漁船上吃團年年夜飯,到大年初一清晨四五時許則吃早飯,飯後天才漸亮。如有女兒新婚出嫁了,吃完早飯後女家更要派人划艇到男家接出嫁女兒及女婿回娘家,這時頭戴金色頭飾身穿大襟衫,一身新婚少婦打扮的女兒與夫婿回到家中向雙親拜年及拜祖先,太陽下山前則要返回夫家,鶴佬漁民已婚婦女新年回娘家拜年,一般可由年初一至年初七。

 昔日每當嫁娶時不論男家女家,都有不少已婚女性親屬幫手協助進行婚禮,她們身穿色彩豐富的大襟衫及頭戴金色或銀色的頭飾,很有鶴佬漁民獨特的傳統色彩。迎親時男家女性親屬一身傳統打扮每以扒龍船來接載一對新人,所謂龍船實則是可坐十多人的小艇,後來政府收地填海大批鶴佬漁民由元洲仔遷入公共屋邨,故迎娶新娘由以往扒龍船變成今日陸上的龍船舞。

24 (1).JPG

 頭戴銀色頭飾的年長已婚婦女協辦嫁娶喜事。

 龍船舞具傳統特色

 現時嫁娶總有三兩隊龍船舞隊,成員主要是已婚婦女,她們穿上傳統大襟衫頭戴彩帽頭飾,每隊均有打鑼、打鼓及旗手各一人,其餘十多人則手持槳櫓隨節奏踏步起舞緩緩前進,除迎娶外,龍船舞還用於酬神賀誕。至今龍船舞隊發展得很有規模。

 鶴佬漁民已婚婦女的金屬頭飾,可算是四大族群中最多姿多采,與龍船舞成為大埔區的傳統特色之一。

 作者介紹

25.jpg

 張浩林,早年修讀平面設計時,對字體及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畢業後從事雜誌設計工作多年,後轉職公營機構當攝影師。年幼時遷居漁港筲箕灣後,喜歡中國節慶習俗。公餘時除拍攝記錄外也撰寫投稿,先後有國泰航機雜誌DISCOVERY、亞洲周刊、相機世界、明報周刊及明報等。

 頂圖:鶴佬漁民婦女的龍船舞已發展得很有規模。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