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研集】援港抗疫中思考大灣區建設-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學研集】援港抗疫中思考大灣區建設

2022-02-28
来源:香港商報

 學研社成員 文武

 香港第五波疫情惡化,中央關切香港的抗疫、關懷香港七百萬市民的情況,習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內地立即行動起來,支援香港抗疫,要人有人,要物資有物資,更加因應香港抗疫所需,分別在落馬洲河套區、前新田購物城、青衣、元朗潭尾、洪水橋火速開工,興建方艙醫院,預計可以在短時間內為香港提供數萬個隔離床位,再現「中國速度」。援港抗疫的力量,主要來自廣東省,體現出大灣區同為一家人,唇齒相依,守望相助的精神,為日後進一步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累積經驗。

 中央和內地雪中送炭

 香港疫情嚴重,同在大灣區的廣東省立即行動起來,召集大批有防疫抗疫經驗的人員,投入到援港抗疫行動中。86歲高齡、曾在2003年應對沙士疫情中,為香港抗疫提供過幫助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學大學國家醫學研究中心教授鍾南山,亦拍攝短片,提供專業意見,安撫市民情緒,介紹最新的抗疫研究成果,他對疫下香港市民的關切之情,令人感動。

 內地援港的防疫抗疫專家、專業人員和技術人員,也已經因應香港的需要,分批陸續抵港,並已立即投入抗疫工作之中。其中也包括鍾南山教授的學生和助手,他們中許多人,曾經北上武漢支援抗疫,也曾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參與抗疫,經驗豐富。疫情之下,香港醫護已疲憊不堪,人手嚴重不足,檢測人員同樣不足,這些內地專家、專業人員和技術人員來港支援,猶如雪中送炭,對香港的幫助很大。

 香港抗疫缺少足夠的隔離設施,除了香港本地商界及社會各界響應中央指示,借地、捐錢、捐物,支援興建更多的隔離設施之外,最大的助力來自中央和內地。由中央援建的方艙醫院,火速動工,克服了天雨、土地缺水缺電等問題,日夜趕工,幾日之內,多個建設工地上的方艙醫院已見雛形,已有小部分隔離病房可以交付使用,效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讚嘆。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負責本地鮮活食品供應的運輸業、屠宰業出現多人染疫的情況,本地日用生活物資緊缺,物價高漲,引起市民不安。內地立即組織援港物資赴港,珠三角各大港口暢通香港水運快線,開通供港防疫物資「綠色通道」,深圳正在研究推進開通深港跨境鐵路運輸線路,為深港兩地商貿企業提供更多的運輸方式選擇。

 香港出現大量屠房工人染疫隔離,有屠房須暫時關閉,全港的新鮮肉食供應出現問題,特區政府立即與廣東省協商,安排調度專業及熟練的人員來港協助,以期在短時間內解決香港的困難。

 建立更有效的合作機制

 香港有困難,中央及內地伸手援助,而來港援助抗疫的,廣東省是主力。守望相助,互相關懷,互相支持,共建美好家園,正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精神所在,透過這次廣東省大規模援港抗疫行動,粵港澳大灣區應可以累積經驗,為將來建立更加暢順的合作機制,打好基礎。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過去的實踐中,其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在現有的不同社會制度之下,雙方的專業人士如何能跨境執業的問題。為了解決內地援港人員、設施可以在港運作的問題,特區政府公布已經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容許政府豁免某些人或項目的相關許可、註冊及申請等法定要求,以便政府能迅速善用內地的支援及資源,全速開展防疫抗疫項目。

 有了這次抗疫的經驗,政府日後應可以進一步研究,粵港澳三地政府間的合作,能否建立更有效的機制?在專業服務合作方面,如何拆牆鬆綁,讓粵港澳大灣區的專業人士往來能變得更為暢順,互利互補?在香港出現人手短缺的一些行業,又是否可以總結從大灣區引入屠房技術人員的經驗,探索從大灣區引入香港所需的技術工人的機制?反過來,香港一部分市民怎樣才能更便捷地在大灣區謀求職業?在運輸物流方面,這次內地水鐵並舉,輸送援港物資,對日後大灣區內建設更暢順的物流通道,又是否有新的啟發?

 透過這次大規模的援港抗疫,粵港澳三地應可以累積經驗,研究如何進一步打通大灣區建設的各種關卡,令大灣區建設變得更暢順,前景更美好。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