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對烏克蘭全面開戰以來,第一天便擊垮烏克蘭空軍與海軍的還擊能力,俄軍也直入烏克蘭迫近基輔,取得了制空權的戰略優勢,讓俄羅斯全面封鎖了烏克蘭,不但切斷其軍事外援,還可隨時展開其「斬首」行動,防止烏克蘭政府首長逃亡。就這點來說,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已取得了大勝。
其次是自開戰以來,已有好幾天不見「北約」或英美出兵救援烏克蘭。這已充分說明先前美國口口聲聲要派兵支援烏克蘭云云,可是據烏克蘭總理透露他自己曾和歐洲二十多個國家通電是否可讓烏克蘭參與「北約」,但卻不被理會。因此讓他感受到「北約」已放棄了烏克蘭。這個打擊也說明烏克蘭寄望「北約」救亡已告落空;說明普京早已判斷「北約」不可能因為烏克蘭而與俄羅斯發生全面戰爭。
俄烏開戰的重大外交意義有以下各項:
第一,俄羅斯將因此成功突破西方的外交圍堵。
誠如普京在此次開戰之前,一再要「北約」保證不能用烏克蘭來威脅俄羅斯的安全,但「北約」卻拒絕向俄羅斯作出任何承諾,普京只好用開戰來揭發「北約」的底牌。誠如普京所料,歐盟在「北約」的成員沒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加上法國更傾向和平談判解決烏克蘭問題,德國又出現國家領導人換莊,新領導人的權力仍待穩定,不想妄然加入對己不利的抗俄行動(因為德俄有合作承建天然氣管道的利益);而歐盟的主力卻又落在德法身上,這兩國沒有與俄開戰的決心。「北約」不能由美國說了算,普京看準了這點,知道此時對烏克蘭反守為攻,將可為俄羅斯的外交空間打開困局,如今事實已證明「北約」已經無法確保烏克蘭的安全,「北約」所提供的「保護傘」也不過是虛言。今後俄羅斯反制美國的外交戰略勢必出現大變數,其中最大的變數是現有依賴美國保護的政權會出現「骨牌效應」紛紛對美國不信任,美國的國際影響勢力也會大大縮小,俄羅斯也就可趁此機會開展其國際外交空間。尤其是被美國制裁的國家,像伊朗等眾多中東與非洲的回教國家,將會更放膽與俄羅斯交往。
第二,這次開戰也將為中俄外交騰出更多的空間。
最明顯的是美國將會藉此開戰加緊對俄羅斯制裁,對軍事的制裁成效有限,對經濟的制裁也會加碼。但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俄羅斯的經濟解圍最大的出路是將會對中國加強貿易。剛好中國的外貿提供了民生需求產品,俄羅斯在這方面也將會得到應有的需求。原先中俄在「一帶一路」的基建合作也將會因此加強,前蘇聯的原加盟共和國,尤其是在中亞最缺乏基建的地區,中俄關係加強後,其加盟國也會下定決心支持「一帶一路」的項目。
除了經貿外,中俄外交空間也會在南海與台灣海峽得到擴展,南海領土爭議一直被美國炒作為反華戰略,還聲稱會保護他們的領土安全,經過烏克蘭事件後,美國承擔安全的諾言已告徹底落空。信譽垮台,原本對美國半信半疑的越南與菲律賓也將會徹底覺醒。這一來中國在南海問題的爭議也將會減少來自美國的阻力;至於「台獨」問題,早前對台關係不斷升級給「台獨」的印象是美國的「保護傘」是可靠的,但烏克蘭事件已經將美國的假面具揭開,台灣方面原本已有的統派將會因此加強「反台獨」的聲量。而「台獨」的勢力一旦失去美國的保證,將會失去說服力。這一來,也將會為大陸開展更強有說服力的統一訴求。尤其是在軍隊方面,原本還存有的身份認同,也會因此可能有「反獨」與「統一」的分歧。這樣一來一旦出現「反台獨」的軍事政變,會不會出現「第二個烏克蘭」?
第三,「北約」因烏克蘭事件而受挫,「印太北約」也將會受到嚴重考驗。
美國口口聲聲說要在印度洋與太平洋成立「北約組織」,但自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印度的表態是沉默以對,不緊跟着美國聲稱制裁俄羅斯,原因是俄印有「友好條約」,不便廢除。其次是印度的高端武器採購自俄羅斯,不便開罪俄羅斯。有了這兩項考慮,印度已不顧美國的臉子,也不顧「印太北約」的成敗,可見此次開戰已然直接損害到「印太北約」。此外,開戰後不到一天,普京已經與巴基斯坦國家領導人會見,直接向他通報戰況,這一個外交姿態的政治意義是給巴基斯坦信心去解決克什米爾的領土糾紛,其次是讓印度不要輕舉妄動去追隨美國,否則一旦俄羅斯站在巴基斯坦一邊,得不償失的肯定是印度。總之,「烏克蘭事件」對「印太北約」的負面影響,對中俄來說是一大外交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