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短期多檢 港式全檢禁足應可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短期多檢 港式全檢禁足應可行

2022-03-03
来源:香港商報

 全民強檢事在必行,但具體方案尚待細化,而市民特別關心是會否封城或禁足。林鄭月娥特首昨表示,有些地方全城不出不入,香港一定不會採取,但市民外出會受一定限制,從而大幅壓縮人流,減少社區感染風險。確實,不論封城抑或禁足,誠是全民強檢的最理想配套,但考慮到香港實際情況,要貫徹執行絕非口號那麼簡單。在不再執着於最完美方法後,應敲定中間落墨的有限度禁足方案,並於此條件下執行好全民強檢,從而達到有效穩遏疫情的目標。

 在香港展開全民強檢,要配合全面封城難度極大。背後原因眾多,主要包括:沒足夠動員能力監控封城,豁免太多又勢令封城效果打折扣。不同地方的封城處理各有不同,有的不准離開社區,甚而不准離開所住大廈,有的則容許購買食物,以至容許到戶外運動,理由正是各自社會情況大有差異,需要因「地」制宜。所以,香港同樣需要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情況的「港式全檢禁足」方案。

 「港式全檢禁足」建議可透過短時間內多次檢測來達致補漏包抄。香港全檢如果配合有限度禁足,期間市民外出活動肯定會讓病毒有機可乘,但當人流大減後箇中風險亦勢大減;加上配合多次全檢的話,由病毒潛伏期問題,到形成新傳播鏈問題都可一併有效處理。我們不應低估多次檢測的累積作用,簡單看個數學模型:假如每次全檢能夠將市面上的傳播鏈減少50% , 三次累積下來已可切斷87.5%;假如每次減幅為80%和90%,累積幅度更達99.2%和99.9%──當中,三次全檢能否實現「清零」?其實無關宏旨,因為當社區內僅僅殘存小量傳播鏈,我們的「抗疫鏈」供不應求問題已見逆轉,屆時控制疫情的難度亦將大大降低。

 而且,視乎當時情況,採取「3+1」的全檢辦法,亦即先於短期內密密檢測,譬如利用3 次全檢,盡量把確診者識別出來,最後輔以1 次終極全檢,補漏包抄把殘存患者悉數識別,豈非兩全其美?這不是「二擇一」兩難!事實上,當香港有條件進行3 次全檢,加上已有經驗可循、市民亦已習慣,就不難多進行1 次終極全檢,繼而藉此實現「清零」目標。

 須提醒一點,就是全民強檢應盡快實施。與其久慮什麼「完美」方案最有利達致「清零」,不如早做快做,因為更重要的目標是最有效將死亡人數降至最低。死亡個案激增令人心痛,實不能坐待疫情自然回落才透過全檢「清零」。縱是不夠完美的全檢方案,絕對也能把一些患者識別出來,其中把重症、高傳播風險者檢疫隔離,低風險者則確保戴上電子手環居家隔離,這樣必然大大有助切斷病毒傳播鏈,繼而避免過多生命代價;若然要等所有條件齊全俱備才出手,恐每日死亡個案還會上升。早與遲,快與慢,何謂「完美」方案?究竟何者才最適切?其實不言而喻,好應因「時」制宜。

 病毒傳播不等人,細化中的「港式全檢禁足」未必是個「完美」方案,但考慮到香港實際情況及嚴峻疫情,這乃是因地、因時制宜的最佳可行方案,並且愈早落實愈好!(圖源:中新社)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