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港疫情雖見回落,但現水平仍難以言低,更不排除未來出現反彈,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政府昨更新了「疫苗通行證」政策,第三階段的第三針要求提前一個月至5 月底,同月亦將推出「康復紀錄二維碼」,把康復紀錄加入疫苗接種紀錄中。或曰,政策不時改動,是否朝令夕改?其實非也,抗疫就要是因時制宜,因應疫情變化及供求情況,進行及時適切調整,不應落後形勢或一成不變。市民應充分理解配合,確保政策落實,此誠為不斷完善優化政策的應有之義。
以疫苗為例,今次變動無疑有必要。查疫苗通行證措施引入之初,香港每日接種劑次僅約4 萬劑左右,為了給市民充分時間接種,所以遲至6 月底才實施第三階段的打三針要求。幸而隨着中央援港抗疫,每日接種劑次最多翻至8 萬以上,迄今已有約250 萬人打齊三針——當有條件提早達標,何不把目標推前?眾所周知,疫苗接種率愈早推高愈好,既有助保護市民生命安全,亦為經濟社會復常提供條件。聯合科學委員會已達成共識,建議已打兩針的染疫市民在康復後毋須打第三針,由於現時電子針卡未能呈現以上資訊,為免矛盾,提升系統引入康復紀錄二維碼,相關變動同屬理所當然。
在分層分級救治方面,也須因時制宜調整資源。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再次強調,分層分流的重點乃在保護長者。由定點醫院專門救治重症患者,而把其他病人分流至其他公院或私院,到把竹篙灣檢疫中心轉型至隔離用途,來加強收治輕症患者的能力等,都是因應病人數量及病情輕重而作出的適切調整。特首林鄭月娥還透露,部分作檢疫用的酒店也將轉為社區隔離設施。須知,減死亡乃當務之急,尤其當資源有限,現時分層分流的治療按重症、輕症、無症狀等共分5 層,連同檢疫在內,相關設施可視需要而互相調動,例如條件適合的檢疫設施均宜轉型至隔離中心。畢竟當前最吃緊的是隔離收治患者,而非檢疫海外抵港人士;當疫情回順後,隔離設施便可轉回檢疫用途。
同一道理也適用於分層分級的檢測工作。官方核酸檢測是最準確的「金標準」,現不得不採用自行抗原快測,是檢測供不應求下的權宜之計,其自願呈報更不排除有「陽性不報」或「陰性亂報」的問題。同樣地,在中央支援下,本港檢測能力已大大提升,最近社區檢測中心的使用率且大大減少,有見及此,林鄭昨宣布重新對高風險群組或大廈住戶推出強制檢測公告,也是供求矛盾理順後重新調撥資源的妥善做法,不能鐵板一塊。
第五波Omicron 疫情跟之前截然不同,我們斷不能夠墨守成規,必須持續完善優化對策。減死亡、減重症、減感染是現在重點,而照顧好老人家更是重中之重;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加強針對最有需要一群,而當供求矛盾逐漸逆轉,以致疫情也開始回順,政策同步作出改變是合理且必要的。林鄭預告今日將會交代社交距離措施中期檢討,各界均希望看到走出疫困的路線圖及時間表,但願政府的最新決策能夠統籌好穩控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