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疫情反映加強漁農後備力量不容忽視-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參政議政】疫情反映加強漁農後備力量不容忽視

2022-03-22
来源:香港商報

 立法會(漁農界)議員 何俊賢

 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初,因兩地收緊防疫措施,導致供港鮮活食品大減。感謝中央政府各項支援及各方努力,38名內地屠宰專家來港閉環管理支援兩個月,關閉消毒的上水屠房再度重開;部分鮮活食品及所需生產物資更可經由水路及鐵路供港,政府也利用「緊急法」讓部分供港貨車直接來港。如此操作為香港市民注入一支強心針,讓問題得以紓緩,然而,疫情下的鮮活食品供應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以活雞為例,供港活雞由本地養雞場飼養,然而雞苗及受精蛋主要由內地經陸路關口供應,疫情之初自然由於防疫措施及跨境司機短缺而無法供港,在此非常感謝內地相關部門快速反應,以水路運輸受精蛋到港,紓緩了一部分問題,但絕大多數農場由於沒有孵化機器,導致成本大增,供應大減。其實按業界所述,如使用12噸的貨車,每月只需約15車次便可滿足本地農場對雞苗的需求,本月起,特區政府開始動用「緊急法」酌情容許內地貨車直接供貨來港。政府各部門必須通力合作,盡力補上漏洞、理順問題。有時候只要政府多走一步,既可幫助市民回復正常生活,也有助成千上萬的「打工仔」保住飯碗。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雖然中央政府對港人訴求可謂「有求必應,照單全收」,但若香港能更早擺脫單一產業發展,兼顧方方面面,相信絕對有助香港控制疫情。內地現時也開始出現疫情,深圳在自身危難中仍不忘照顧香港,實在讓人感動,如香港能更爭氣,也會減少深圳的負擔。

 以漁農業為例,可能很多人認為香港土地不足,還可以發展漁農業?實際是由於香港現時有關農業的法例,導致如民宿、農業加工等不能發展,對農用構築物的限制導致農地不能盡用;反觀內地與外國的多層式農場,一棟建築足以容納數個甚至數十個農場,節省數倍土地,釋出更多漁農業發展空間。農場集中,可更有效善用農場廢料作飼料和肥料,發揮更大功用,甚至減碳;不少漁農業也可在現時香港或大灣區偏遠的地方進行,有助善用土地,釋出城市發展空間。由於內地疫情,自給的鮮活食品可能也不充足,更揭示香港大有必要提高自給能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筆者聯同業界多次向特區政府反映上述問題,如今香港遭逢疫情,各種問題一一顯現。特區政府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首先要強化自身能力,盡快控制疫情重回正軌,不再拖國家後腿。站穩陣腳重新思考發展方向,香港不應再錯失任何機遇。(中通社資料圖片)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