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回顧這一波疫情至今的發展,最大經驗教訓就是若在去年疫情平穩時,就大力推高接種疫苗人數,尤其是加強對院舍長者的保護,或許能大幅減少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數。這個遲來的認識,可謂教訓深刻。
第五波疫情已造成6000 多名市民死亡,最大教訓就是沒有抓住去年疫情平穩的良機「谷針」,尤其是加強對院舍長者的保護。現在回想起來,社會上之所以出現「疫苗遲疑」,固然有政府資訊發布工作不夠完善的原因,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因為立心不良者刻意抹黑疫苗成效,鼓噪誇大疫苗副作用,甚至一些業內人士在這一科學問題上態度模糊,導致社會上爭拗不斷,不少市民特別是長者疑慮重重拒絕接種,以致新一波疫情突襲之下,釀成如斯慘劇。政府現時正在「趕落後」,包括推動社聯為長者上門打針,同時要求學校教職員完成接種兩針疫苗,以及校內超過九成學生完成接種兩針疫苗,才可恢復全日課等等。希望這些工作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根據專家研判,第五波疫情3 月初已達到高峰,但近日每日確診病例還有萬多宗,反映本地疫情仍然十分嚴峻。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病毒絕非某些人所講的只是「大號感冒」,理工大學最新研究表明,逾四成患者在康復後一年內仍有「疲勞綜合症」,出現疲勞、下肢乏力等症狀,而海外最新研究亦顯示部分痊癒者面臨不育及大腦老化。輕視疫情,實不應當!
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可以看到,特區政府近期在抗疫上更趨精準積極,絲毫不見疲態。例如在提升收治能力方面,林鄭月娥昨透露,當局希望能將更多普通病床轉為收治新冠病人的病床,早前已處理好7000 至8000 張床,現時滯留急症室的病人越來越少。而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亦指出,加強公私營醫院合作,部分私家醫院最近決定撥出大約1000 張病床,接收公立醫院的非新冠病人。上述舉措加上在內地取得成效的中西醫合療方案,相信有助為本地新冠病人提供更適切治療。
范鴻齡在专访中谈到的另一經驗就是我們必須結合不同的力量,團結一致才能抵抗疫情。第五波疫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單靠香港的力量一定沒有辦法戰勝疫情,幸好有國家的支持,祗要我們結合不同的力量,我們最終必定可以戰勝疫情。
政府日前宣布暫緩全民強制檢測後,社會上出現不少質疑:有人認為當局「躺平」,也有人不滿遲遲未放寬社交距離限制,要求更多自由等等。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卻未必公允,政府現時所做的完全是依據疫情變化,更科學地完善優化防控措施,工作重點依然是減重症、減感染、減死亡,最高宗旨是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當下全社會應當停止不必要的爭拗,努力不懈,齊心抗疫,相信很快便會見到勝利的曙光。
社會上亦有聲音認為,儘管特區政府出台了不少積極措施,但只要不落實全民強檢,疫情終歸留有尾巴,內地也不會放心與香港恢復免檢疫通關。這其實是誤解。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明言不會放棄全民強檢,如果於疫情末段可以達致目標,就一定會做。至於與內地通關,則仍是港府優先選項。
顯然,政府當下所有工作,都是為徹底戰勝疫情,恢復免檢疫通關而創造條件。事實上,我們具備戰勝疫情的條件和底氣,特別是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方艙醫院陸續完工、大批內地醫護來港協助、醫療和日用品供應充足,抗疫工作越見順暢。只要社會各界積極配合政府,在心態上拒絕「躺平」,不再做無謂爭拗,齊心協力之下,香港必可走出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