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用好資源 達致「三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用好資源 達致「三減」

2022-03-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隨着中央大力援港,本地抗疫能力顯著加強,疫情雖仍高位橫行,但新增確診已連續六日回落至萬餘宗,死亡人數也降到兩百之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本港已爭取到「房等人」、「針等人」、「床等人」,當局下月初並可向全港家庭派發防疫包,裏面不單有20個快速抗原測試包,還有中成藥、口罩等。特首此等宣布亦意味着本港抗疫資源供求已經基本理順。只要我們繼續用好抗疫資源,定可進一步達致「減死亡、減重症、減感染」。

 第五波疫情發生後,隔離及檢疫設施嚴重地供不應求,市民不得不選擇家居抗疫,病毒難免容易因此傳播開去;高感染之下,病毒既易傳到院舍,加之長者接種率低、醫院床位捉襟見肘,終導致本港高死亡之窘。有見及此,中央立即援港興建相關設施,短短個多月時間內建成六家方艙醫院,五個長者暫託中心也相繼啟用,合共可提供數萬額外床位。對於相關設施的使用率不足八成,長者暫託中心使用率且不足一半,林鄭直言如果反過來看,設施使用率滿九成或百分百爆滿,這實反映我們的抗疫能力很低。的確,過去抗疫鏈供不應求問題基本逆轉,情況實在令人鼓舞;展望未來,如林鄭言,我們還須不斷把設施用得更好。目前,香港疫情仍處高位,隔離檢疫的需求依然龐大,不少新確診者依舊居家隔離;為了確保患者獲得更好醫療服務,以及保護其同住人及整個社區免遭病毒感染,在供應追上需求的基礎上,居家隔離檢疫的權宜之計好應逐步退出,繼而用好用盡新增的隔離檢疫資源,減少「有床無人用」、「有人無床用」的供求錯配現象。

 除了隔離檢疫的資源,檢測的資源亦要進一步用好用盡。在此方面,不僅政府要下功夫,市民亦應多加配合。此前檢測資源供不應求,檢測站既是大排長龍,檢測結果更滯後多日發布,以致大量確診者於此期間在外「播毒」也不自知。當局接受自行抗原測試結果,繼而設立快測呈報平台之後,檢測供求問題確然理順過來,惟部分市民卻因不願接受隔離,而沒有如實作出呈報。局方昨表示,至今約40萬陽性申報中,經核酸檢測覆核後少於2%屬於「假陽性」,顯示絕大多數呈報者並無虛報;然而,對於自測陽性卻未呈報的「假陰性」瞞報個案,政府則難掌握實際數字。林鄭宣布下月初向全港家庭派發包括快測包在內的防疫包,在呼籲市民要多加使用快測的同時,亦強調應在24小時內呈報陽性結果,以便安排患者分層分流治療,讓公眾及時掌握疫情發展,確診者也可取得感染紀錄,以便申請病假和安排疫苗接種。用好防疫包,並如實呈報,方不負市民的責任。

 香港抗疫鏈供求關係已見改善,由隔離到檢測,都有資源、有空間做得更好,達致「三減」的信心更足;如果有條件而不善用,甚至選擇「躺平」不作為,抗疫工作便極有可能功虧一簣。其後果也不難想像。其後果之一,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中新社專訪時所說,如果達不到「動態清零」,對香港經濟影響必然更大。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