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在3月21日的抗疫記者會上宣布,「暫緩」全民檢測計劃,引起社會強烈反應,一些人質疑政府是否已選擇在疫病面前「躺平」?亦有些專家開始宣揚「群體免疫」,倡議逐步放鬆防疫措施。這令香港陷入抗疫思路模糊、社會爭拗激化的狀態,嚴重妨礙了抗疫工作。香港必須明確抗疫是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堅守「市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的思路,統一思想,凝聚民心民意,才能統領全社會戰勝疫病。
香港既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也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既有國家作為堅實的後盾,又能廣泛與世界各國各地區交往合作,博採眾長,這是香港的特色,也是香港的優勢。在抗疫過程中,香港同樣也能同時從內地和世界各國各地的抗疫經驗中,汲收營養,可以依靠中央的支援,引入國際經驗,應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抗疫方法,使用最有效的疫苗和藥物,創造出適合香港本地社會的抗疫模式。
香港一開始就對於到底應該學內地模式,還是應該學西方抗疫之路,爭拗不休,這令香港的總體抗疫思路搖搖擺擺,時而「動態清零」,時而又變成要「與病毒共存」,失去了方向感。
不論是內地的經驗,還是外國的經驗,其實都各有不同各有所長,香港不論借鑑哪一種經驗,也都不能機械地照抄照搬,而是必須有所揚棄,必須結合香港本地的實際情況,最終形成香港自己的抗疫模式。
抗疫不可照搬照抄
比如,內地大城市的抗疫經驗也各有不同,既有上海的精準抗疫,只在出現疫情的社區進行小範圍的圍封,精準查找出傳播源、切斷傳播鏈,達至「動態清零」的模式;也有深圳式的快速全員檢測,一周內達至「動態清零」目標的模式,還有武漢模式、西安模式、天津模式等等,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抗疫經驗,香港要學習內地經驗,也須結合自身的情況,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
國際上對抗疫病也有許多不同的經驗,其中也不乏可取之處。比如,以色列是全球接種疫苗比率最高的國家,他們在推動全民疫苗接種,有哪些成功經驗?是否值得香港借鑑?又如,新加坡的經濟、社會情況與香港較接近,他們的抗疫經驗中,又有沒有值得香港學習的地方呢?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在這次抗疫過程中,總體並不成功,其中又有沒有一些教訓可供香港參考?香港完全可以從全球各國各地區的抗疫經驗中,汲取一些有益的養分,提升香港的抗疫水平。
從歷史中,也能夠總結出一些抗疫的經驗。近20年來,香港曾經有過抗擊SARS疫情、抗擊禽流感疫情的經驗,近兩年來,香港也在應對前四波新冠疫情中,取得不錯的成效,總結好這些經驗和教訓,也能夠梳理出應對第五波疫情的合理方案,而「動態清零」也是香港抗擊SARS、禽流感,應對前四波疫情的總體思路和成功經驗。
可惜的是,由於香港的抗疫,從一開始就被牽引入思路之爭,嚴重妨礙了整體的抗疫,一些對抗疫方案的意見,也變得非理性。特首提出「暫緩」全民檢測,被一些人認為是「躺平」不作為;相反,當特首提出全民檢測時,則又會被批評是不切實際,勞民傷財,如此非理性地爭拗,已成為香港抗疫的最大問題。
抗疫應以擊敗疫病為目標,不論用哪種模式,也不論用什麼方法,只要戰勝了疫病,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社會遭受最小的損失,就是勝利。香港應該擺脫爭拗,科學抗疫。香港目前唯一的共同敵人就是新冠病毒,社會各界應該放下分歧,統一思想,團結一致,才能打好這場疫戰。
目前最關鍵的是,特區政府高層必須明確「市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抗疫,博採眾長,汲取全球抗疫的經驗教訓,背靠中央,用好中央支援,動員一切社會力量,戰勝疫病。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