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爭鳴】對新一輪消費券計劃的期盼-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智庫爭鳴】對新一輪消費券計劃的期盼

2022-04-01
来源:香港商報

 去年筆者預測消費券將會為市場造成「乘數效應」,除了創造不少電子消費的新職位之餘,市民還會願意額外付出金錢去消費,衍生可觀經濟效益。政府將發放新一輪消費券,社會對本年的消費券又有何期盼?

 消費券會令社會加速接受電子貨幣,使普羅市民提高運用電子錢包的意識,這將又是一堂全民電子貨幣課,這個「課程」為本港數碼社會發展奠下非常重要的基礎。金管局3月中發表的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所發行的儲值支付工具計劃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包含各類電子錢包及八達通儲值支付工具,賬戶總數達6642萬個,按年升3.9%;總交易金額805億元,按年升32.6%。期內儲值支付工具總交易金額中,424億元為銷售點消費支付,按年升76.5%,很明顯受惠於第二期消費券。金管局的數字,正好反映市民已經完成一次電子貨幣速成班。

 今次已有約95000名市民在限期前成功更新儲值支付賬戶,愈來愈多市民熟悉電子錢包的應用。

 幾年前港人在電子貨幣應用方面遠遠落後於深圳,現在港人彷彿追趕上來,這是否應歸功於消費券推動了社會普及電子支付?假如沒有消費券,僅依賴講座、廣告宣傳、派信件傳單等傳統渠道,如何廣泛教長者、街市攤販、弱勢和少數社群積極使用電子貨幣?

 政府統計處年初數據顯示,即使在低基數效應逐步消退的背景下,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去年8月至11月(即第一輪消費券發放後的四個月)仍然按年增長9.6%,較去年1月至7月的7.6%平均升幅為高。去年第三季的食肆總收益價值在低比較基數下按年上升43.9%,同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亦錄得7.1%的增長,可見消費券計劃有助帶動本地消費。雖然美國3月中如期加息0.25厘,為4年來再度加息,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在今年內還會加息5至6次,令息口上升約2厘,但市場分析美國3月份的加息對香港銀行及按揭市場影響不大,即使今年加息7次,預計香港年底的實際息口為1.9厘,未必會出現加息壓力影響到日常消費情緒;同時本地防疫措施「減辣」在望,本港各大小商場人流將能夠回升,消費將逐步恢復。本年度消費券調整了靈活性和提高金額,預算較台灣推出的「振興三倍券」、澳門每日上限300元的消費券和新加坡旅遊與消費補助券,本港消費券的槓桿效應將會更強更見效。

 政府有了上一次消費券經驗參考,預期出現的問題與去年相差不大,相關執法部門和營運商,應要預備好快速解決問題的流程,使新一輪消費券推出能更順暢。

 政府和八達通公司應優化登記八達通報失和補償安排,讓長者更容易報失和補領新卡,或更進一步考慮如何預防失卡同時失消費券的問題;去年亦有不良商戶,根本沒有參與該計劃,但卻訛稱可以在店內使用消費券消費,有關部門須懲處和公布黑店,讓市民避免受騙;市民使用消費券會被無理要求最低消費額,或者重複扣錢,有關支付平台和商店,是否違反規定,當局應當跟進。去年市民要求重複扣錢後退款,往往出現商戶與支付平台互相卸責,令退款遲遲未成。政府是次不應袖手旁觀。當局要預警問題,是否須聯同各支付平台營運商,加上消費者委員會協助,共同制訂對策,讓市民第二次使用消費券時,用得更稱心。

 相信經歷去年的電子貨幣實戰,馬上推出的加碼消費券,市民會更懂得運用;商戶在疫情緩和下,用心推出新穎服務和消費品供市民選用,社會商業活動復蘇可期。

 城市智庫研究員 吳家俊

[责任编辑:谢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