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為防不測為何不測?-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為防不測為何不測?

2022-04-09
来源:香港商報

 一連三日的市民自願快測行動昨起進行,包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均身體力行。眾所周知,愈多人快測,行動成效愈大。快測護己護人,全民皆宜響應。

 快測有利「早發現」,把社區患者識別出來。政府快測包基本已送到市民府上,未獲發的亦可到補漏拾遺派發站領取,截至昨日當局已分別派發了305萬包和11萬包,若果用完更可到站多領。換言之,每位市民都能進行快測,數量亦夠三日使用有餘,多次覆檢也確保了快測準確度。全民一起配合快測,對宏觀社會來說可找出所有隱性患者,對微觀個人而言可了解自己身體狀況,試問何樂而不為?必須強調,Omicron病毒株較前更加狡猾,許多患者均無徵狀或徵狀輕微,意味不少人中招而不自知,不經過檢測就無法識別;林鄭便引述大學推算指,今日社區或仍潛藏多達3萬患者。有檢測肯定好過不檢測,可減少大眾和自身所面對的風險,誠無有快測而不用的理由。

 快測有利「早隔離」,切斷潛藏社區的傳播鏈。快測陽性者須要呈報個案,目的是把病毒隔絕社區,惟部分市民卻懼怕隔離,原因包括不想失去行動自由,不想期間手停口停,或擔心隔離設施環境惡劣,擔心隔離期間乏人照料等。然而,抗疫不能只計私利,必須顧及公義,尤其今輪疫情累積死亡人數高近一萬,豈可基於個人的小小考量,而無視別人的生死存亡?每多一名患者接受隔離,就可望多切斷一條傳播鏈,背後並可減少犧牲好幾條寶貴的生命。隔離設施的數量經已大增,質素亦已改善,再不存在人手不足問題,還可一家同房互相照顧,況且普遍患者由陽轉陰只消數天時間,隔離天數不虞太多。有隔離肯定好過不隔離,可減少社區內的病毒傳播風險,誠無有隔離而不用的理由。

 快測有利「早治療」,讓確診人士得到適當的醫學支援。病向淺中醫,新冠肺炎或可不藥而癒,但千萬別低估疫症傷害。其中,醫管局便提醒兒童的神經中樞系統易受創傷,案例顯示其病情惡化更可非常突然,到時才叫救護車恐怕為時已晚。故此,呈報個案並接受隔離與治療,有醫護在旁必較居家抗疫安全。除死亡外,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病毒會竄到身體其他地方,肺栓塞、心肌梗塞等風險比常人高出幾倍,所以持續醫學監察亦很重要。始終,新冠肺炎仍屬全新疾病,Omicron面世至今僅約數月,世人對此所知尚嫌不多,包括「長新冠」後遺症亦然。有治療肯定好過不治療,可減少確診後的即時及後續風險,誠無有治療而不用的理由。

 衛生防護中心昨指出,初步收到的新呈報個案較前增加,顯示快測行動成功找出早前未被揭發的患者。最近香港疫情雖處下降軌道,但若放任隱性傳播鏈不管,實不排除疫情不跌反彈;反之,倘若大家一起配合快測,則下降進程必可加快,不單香港更有條件穩妥復常,自己的健康安全也有更大保障——兩個方向,好壞分野清晰不過。期望市民積極響應快測行動,用好政府的快測包,如實呈報和接受隔離治療。為防「不測」,不可不「測」!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