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不容扭曲事實抹黑選舉-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事講場】不容扭曲事實抹黑選舉

2022-04-25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何子文

 李家超以786張提名票成為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參選人。李家超獲得特首選舉「入閘」資格,完全合法合理,但坊間卻有聲音指特首選舉只有「一人參選」,令選舉變成「一人模式」,缺乏競爭和民主云云。將李家超「一人入閘」說成是「一人模式」,不單違反事實,更是公然抹黑選舉。這種說法荒謬之處有四:

 一是立法會在2006年修改《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加入「信任票」制度,即使一人參選仍需要投票,意味李家超同樣需要經過選舉「洗禮」,依然要繼續爭取最多的選委支持,並不存在「躺平參選」的問題。以「一人參選」來抹黑選舉的競爭性,完全是顛倒是非。

 特首選舉歡迎競爭

 二是特首選舉並不存在所謂「一人模式」,相反是歡迎競爭。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訂明特首的產生辦法,候選人須獲得不少於188名選委會委員的提名,並在選委會的五個界別中每個界別取得不少於15名委員的提名。每名委員只可提名一名候選人,最終由選委會以一人一票選出。成為特首候選人須取得188張選委提名,並且通過「資審會」審核。1500名選委最多可提名7名候選人,何來「一人模式」?選舉條例作出這樣的安排,就是容許特首選舉有多人競爭。

 李家超雖然取得了786張提名票,但仍然有700張提名票可供其他參選人爭取,他們完全有機會取得「入閘」資格,最終沒有其他人成功「入閘」,主要原因可能是未能說服及爭取選委支持,與所謂「一人模式」沒有關係。

 三是一些人指特首選舉是「一人參選」,其實也不準確。在特首選舉提名期開始之前,宣布參選者已多達七八人,當中不乏具有一定知名度及實力人士。他們在宣布參選之後,同樣有展開選舉工程,向社會公布政綱,爭取選委提名,難道這樣還不算參選?最終他們或者因為個人原因而退選,或者因為未能取得足夠選委提名票而未能「入閘」,最終只有李家超一人成功「入閘」,但「一人入閘」並不意味就是所謂「一人模式」。「一人模式」指的是一種機制、制度;「一人入閘」則是最終出現的結果,兩者並不相同,更不能因為只有一人成功「入閘」,就將選舉稱為「一人模式」,這是不準確,更是別有用心。

 四是選舉制度歡迎競爭,但回歸以來的特首選舉同樣出現「一人入閘」的情況,例如2002年特首選舉,董建華在800名選委中取得762張提名自動當選;2005年特首補選,曾蔭權亦以674張提名票,「一人入閘」自動當選。當時同樣因為不同原因,其他參選人都未能取得足夠的「入閘」提名票。

 選舉目的是選賢與能

 今屆情況同樣特殊,一方面李家超的往績、能力以及擔當得到愛國愛港陣營廣泛的認同,在他表態參選後幾乎得到整個愛國愛港的陣營支持,大有捨我其誰、一呼百應之勢,李家超的強勢確實令到有意參選者知難而退。另一方面,第五波疫情猝然而至,疫情爆發期與特首選舉期高度重疊,打亂了整個選舉安排,不但令特首選舉破天荒押後,更令到一些有意參選者未有及早表態,影響了參選部署。在這兩個原因下,令到李家超在短短日子已經取得了786張提名票,已經達到了當選門檻,自然令到其他有意參選者卻步,最終「一人入閘」也是合理合情,這是客觀環境、參選人個人質素所造成,與所謂「一人模式」風馬牛不相及。

 應該看到,特首選舉一人或是多於一人參選,其實不是問題的重點,選舉目的就是選賢與能,選出最合適、最理想的參選人,這需要長時間的考察、歷練以及篩選。特首當選人自然也不能單靠個多月的選舉工程,一份政綱、一句口號、幾場演講,以及各式各樣的文宣就決定出來,這些不是不重要,而是以選才用人的角度看,最重要是對參選人以往的工作、政績、擔當、表現等進行全過程的評核,要看參選人能否得到不同界別的認同,這也是對選委會進行重構和賦權的主要原因,就是讓選委發揮「慧眼識珠」的作用。所謂「一人模式」根本是假議題,不過是別有用心者藉此扭曲事實抹黑選舉。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