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當前深圳經濟怎麼看-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穩中求進:當前深圳經濟怎麼看

2022-04-28
来源:深圳特區報

 4月27日晚,深圳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GDP實現7064.61億元,同比增長2.0%。面臨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疫情多發、本地多起複雜疫情嚴峻考驗,深圳經濟備受各方關注。在阻擊本土疫情、支援香港抗疫、保障城市平穩有序運行三重任務壓力之下,深圳經濟承壓而上、克難前行、靠前發力,實現平穩開局,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成效顯現,來之不易。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導向。觀察經濟運行情況,除了要抓住核心數據的本質內涵,還應深刻把握和研判經濟運行的態勢。近段時間以來,記者通過廣泛調研,從基本盤、潛動能、發力點、聚合劑、主基調五個方面,客觀感知深圳經濟「進」的脈搏。

 從「雙鏈」和「戰新」看「進」的基本盤

 「在下行壓力下,深圳經濟仍然在穩定恢復。」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2022年2月份深圳疫情防控便出現較為複雜的局面,到了3月份,形勢更加嚴峻。而在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突變的影響下,深圳經濟還能保持一定的增速,已是難能可貴。

 「還要考慮同比因素,2021年一季度深圳經濟是一個恢復反彈期,當時深圳經濟增速同比2020年一季度增長17.1%。」郭萬達認為,在這樣的較高基數上,深圳2022年一季度克服重重困難,仍能保持了穩定增長,實屬不易。

 這個不易和難能可貴,首先體現在對供應鏈、產業鏈的穩定上。

 先進製造業是深圳立市之本。記者從多個部門了解到,由於市委、市政府在強化疫情精準防控的同時,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全力保障供應鏈、產業鏈的穩定,一季度深圳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餐飲、娛樂、線下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接觸式服務業,其中又以小微企業為甚;而工業、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等深圳支柱產業受影響相對較小,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不少頭部企業還實現了大幅增長,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能手機、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等。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深圳經濟運行情況看,高技術產品產量增勢良好的勢態,可以說明深圳優質的產業結構及其積澱,是經濟韌性與發展潛質的根基,也是深圳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保障。」

 前不久,深圳動力電池企業欣旺達傳出兩則利好消息,一是將在珠海投資120億元建設新能源生產基地,二是19家企業入股欣旺達。這家「小巨人」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閃耀奪目。目前,欣旺達已得到多筆政府、車企投資,開啟數百億級的產能擴張,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急先鋒」。

 深圳近幾年重點培育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大產業集群和八大未來產業,表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和發展韌性。據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會反映,儘管受疫情和國際形勢的雙重影響,該會不少會員企業2022年以來的表現仍好於預期,有的甚至保持高速增長,如科利達、中成空間、沃特股份、欣旺達、芯海科技、拓日能源等。

 企業領跑的背後,是一座城市的深厚創新底蘊。近年來,深圳原始創新能力持續躍升,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強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繼續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信心和底氣。

 深圳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引領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至2021年,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連續三年運行在萬億區間,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接近4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快速增長,成為深圳經濟「基本盤的基本盤」,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根據深圳「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

 從投資和改革看「進」的潛動能

 4月8日,深圳二季度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等領域200個重點項目同時開工,總投資1624.4億元。這是深圳2022年以來集中啟動的第二批重大項目,為經濟穩中求進和高質量發展積蓄勢能。

 記者採訪了解到,2022年一季度深圳固定資產投資恢復較快,特別是製造業投資呈大幅增長之勢。一季度,深圳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6.3%,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52.9%。

 「一季度的固定投資增長較快,是一個令人欣喜的信號。」郭萬達向記者表示,工業投資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充分說明深圳穩住工業製造業這個立市之本「基本盤」的決心。

 根據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深圳正全力推動重大工業項目落地,加大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的工業投資力度,年內建成投產中芯國際12英寸線、華星光電T7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5個百億級、10個30億以上重大工業項目,全面完成工業園區轉供電改造,全年工業投資增長12%以上。

 深圳還積極落實國家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要求,適度超前布局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全年基礎設施投資2200億元、新型基礎設施投資1000億元。紮實推進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北站國際商務區、筍崗-清水河片區、光明科學城中心區、空港新城、鹽田臨港產業帶、坪山燕子湖、壩光國際生物谷等20個重點片區規劃建設,力爭重點片區投資超過2000億元。

 5G新基建,加速推進。最新印發的《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勾勒出深圳新型信息基建的全新圖景。《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深圳基本建成泛在先進、高速智能、天地一體、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供給體系,每萬人擁有5G基站達30個,實現5G用戶佔比超過80%。

 作為財力相對較強的城市,深圳將在科技創新和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續增加財政投入,2022年教育支出將突破1000億元,基礎研究和「卡脖子」技術攻關也將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年內新開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有望達50個以上。

 投資力度的加大和重大項目的穩步推進,將為深圳經濟穩步增長和民生福祉的不斷改善提供實質性支撐。

 改革創新是深圳高質量快速發展的源動力,是深圳參與國際競爭的法寶。4月19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事項全面落地實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持續顯現,主要體現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優化、科技創新環境、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民生服務供給、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等六大方面。而隨着新一批授權改革事項即將啟動,深圳的綜合改革試點將繼續向縱深挺進,必將為深圳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性保證。

 從消費和就業看「進」的發力點

 消費市場是經濟運行的「基礎平台」,龐大的服務行業為穩增長穩就業提供基礎支撐。

 「3月份疫情嚴重,服務業受到正面衝擊,一季度商業零售出現下滑,這是疫情影響在經濟運行中的直觀體現,符合市場預期。」

 陶一桃分析,發達活躍的服務業是深圳經濟結構的一部分,如何在精準防控的同時,激發服務業尤其是零售餐飲的生命力與活力,考驗城市管理能力與智慧,市、區政府出台的紓困「30條」等政策有望幫助商戶走出困境。

 據統計,全市2022年以來已有超過300條紓困扶持政策出台落地,其中僅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30條」預計就可幫扶企業750億元。

 「工作人員手把手教你填個表,就能得到1萬元補貼。」在福田區沙頭街道的城中村里,商戶們奔走相告。「政府速度太快了!我們店昨天九點多才申請,下午兩三點收到整整一萬元!」上沙東村烤魚店主張先生向街坊們分享喜悅。南山區一包子鋪老闆賴先生面臨困境,近期收到了政府5000元的補貼,走出了最艱難的時刻,「現在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走,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劉永忠表示,政府對餐飲企業出台許多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送來最需要的幫助,同時,很多企業也開始積極探索自救道路。「根據疫情消費特點,優化菜品結構、多元經營模式,用貼心服務撬動消費。」

 這份信心比金子還寶貴。在這座超大城市,數百萬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擔起大量細分領域,支撐著城市的熱鬧與繁華、創新與活力。深圳的「煙火氣」,需要靠他們生燃起來。

 小微企業收普惠「及時雨」,重點行業接紓困「大禮包」。「30條」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批發零售、文體旅遊、交通和物流等市場主體開展「精準滴灌」,讓企業積極謀求轉型,更好地發展。

 深圳市公共就業服務平台搭建起「共享用工」專區,提高勞動力餘缺調劑效率。同時,通過網絡招聘、直播帶崗等線上招聘方式,促進供需兩側高效對接。截至3月23日,全市累計舉辦線上招聘活動239場次,發布崗位數24萬個。

 在前不久召開的2022年市「兩會」上,首次通過人大代表票決的方式產生年度十項民生實事,促進和擴大就業在列。深圳將要多措並舉穩崗促就業,2022年新增就業17萬人;舉辦高校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組織500家以上用人單位,提供1萬個以上就業崗位;為不少於3000名來深應屆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就業指導、城市融入三項基本服務,打造來深青年人才綜合服務平台。

 市、區政策疊加,從小微企業、細分行業再向下滲透,最大程度穩工穩產穩崗,幫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低收入群體,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從南山創新園區的員工收到百元補貼,到羅湖城中村居民補助300元,從普通勞動者到城中村居民,深深感受到「來了就是深圳人」。

 一季度的疫情給實體商圈造成嚴重影響,但消費「新勢力」花樣來襲,深圳網絡零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也進一步提升。悄然興起的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托舉起「潮」經濟。

 政府有關部門適時進行政策扶持和引導,壯大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定製消費、時尚消費、體驗消費,培育引進電商平台,進一步擴大網絡零售規模,活躍提升商圈經濟,力爭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同時,繼續辦好「深圳購物季」等活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支持接觸性消費恢復,不斷釋放消費新潛力。

 從紓困和應變看「進」的聚合劑

 破解發展難題,一個重要的槓桿,就是如何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聚合起來,產生共振效應。

 面對全球疫情及經濟不確定性,一些企業擔心陷入不良閉環,影響供應鏈產業鏈穩定運行。特別是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確實遇到了物流、生產、流動資金、用工等方面的困難,出現了成本上升、營收下降的雙重壓力。

 深圳及時為企業減負、輸血、補鏈強鏈,不僅惠企紓困、放水養魚,更着眼長遠,激效增活。

 以紓困政策為企業降成本。3月25日,深圳發布惠企紓困「30條」,以降成本作為政策重要發力點,包括房屋租金減免、減輕水電氣費用負擔、疫情消殺補貼、緩繳社保費等,放水養魚,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企業內生活力,釋放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動能,以一攬子政策有效應對疫情衝擊,以超常規舉措充分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以金融活水灌溉企業。4月7日,深圳發布《支持金融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金融政策「組合拳」,支持力度加碼,覆蓋範圍擴展,既有各種利好引導,又有真金白銀扶持。同時,政府提出年內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2萬戶、普惠小微企業貸款2000億元以上的目標。

 以培育政策推動企業做大做強。4月9日,深圳再推壯大市場主體「30條」,針對「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六類不同市場主體發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製發掘尋找、孵化培育、扶持壯大的全鏈條機制,讓市場主體「生得快」「育得多」「長得大」,成為推動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2022年內,全市有望新增商事主體50萬戶,新增「個轉企」2500家、「小升規」工業企業2000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

 截至目前,深圳已公布26個部門70多個諮詢電話,發布了政策解讀的「百問百答」,匯集了企業關心的122個問題及答案。全市各政府部門積極開展政策宣傳解讀工作,累計在線觀看超800萬人次。

 全方位、多層次、全周期、精準化政策「組合拳」,力度空前,覆蓋不同發展梯次的企業,不斷激發企業內生活力。

 「真沒想到周末都能收到退稅款。」4月10日,深圳樂土生命科技公司收到約1200萬元的留抵退稅款,該公司負責人興奮地說,這筆錢將用於購買研發設備、升級生產線,企業的發展後勁將更足。

 目前,政策中減征「六稅兩費」、緩繳或減免社會保險費、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減免房屋租金、暫退旅行社質保金等已經全面啟動實施。據市發改委透露,不少市場主體已經切實享受到了政策紅利,惠企紓困「30條」實施滿月,已為市場主體減負超150億元。

 「『30條』對企業來說是一場及時雨。」TCL華星光電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政策的出台對工業企業穩產業鏈供應鏈、減稅降費、減輕企業壓力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說,顯示面板企業2022年受疫情及產業周期雙重壓力的影響,政府出台穩增長政策措施,能大大提升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比亞迪負責人也認為,深圳出台的各項政策精準、及時、有力度,有助於降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幫助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紓困,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留得市場主體青山在,就能生機盎然。」邁瑞醫療負責人表示,乾貨滿滿的政策,讓企業界人士都很振奮。這展現出深圳作為先行示範區的責任與擔當,一條條政策及細則都切實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要,對企業紓困起到重要作用,也為城市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在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邁瑞醫療位於光明區的生產製造基地正開足馬力,優先應對緊急訂單的生產、發貨等需求,確保抗疫急需設備及時交付。

 在精準扶持政策的支撐下,企業潛能被激發出來。面對疫情衝擊,深圳機械臂「小巨人」越疆科技抓住自動化升級、無接觸消費的契機,3月末與比亞迪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智能製造轉型升級。這是企業向產業鏈高端邁進的一個縮影。

 穩企業,就是穩「雙鏈」。

 深圳穩住供應鏈產業鏈上的重點企業,不斷培育新的企業,補鏈強鏈。從推出營商環境1.0、2.0、3.0、4.0改革政策,持續解決企業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到疫情衝擊後重磅政策接連出台,深圳服務企業、壯大市場主體的理念一以貫之。

 企業穩,則就業穩。

 華為日前宣布,在近兩年共招聘2.6萬名應屆生的基礎上,2022年將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計劃招聘1萬餘名應屆生,同時繼續加大研發力度。

 鹽田區召開「引英才,赴鹽田」應屆畢業生專場線上招聘會,華大基因、大百匯實業、思勤醫療等眾多企業向應屆生伸出橄欖枝。

 從「雙區」和「雙改」看「進」的主基調

 聚焦「雙區」驅動、「雙改」示範等系列重大國家戰略,深圳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經受「壓力測試」。

 嚴峻的疫情和複雜突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讓深圳外資外貿不斷面臨難題,外貿進出口正面承壓。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憑藉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的優勢,搶佔開放發展的先機,成為深圳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一季度,前海實際使用外資1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前海綜合保稅區實現外貿進出口441億元,同比增長55.5%。這既體現前海的潛力與後勁,也凸顯深圳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突出功能和對外開放門戶的樞紐地位。

 前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新地標,是新時期國家戰略的核心「試驗田」之一。2022年深圳《政府工作報告》16次提及「前海」,並將「搶抓『雙改』示範重大機遇,縱深推進改革開放」放在2022年政府十大重點工作之首。

 儘管受疫情影響,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的崗位發布數量和新增就業數量卻出現「雙提升」,同比分別增長70%和264%。

 數天前,前海綜合保稅區關口,逾十輛滿載貨物的集裝箱貨車排隊駛入。這個只有2.9平方公里的保稅區,單位面積進出口額居全國前列,三星、近鐵、越海、東方嘉盛等上百家企業在此開展物流與貿易業務,超過800億元的貨物從全球集聚於此,再分撥到世界各地。

 「疫情期間,深港跨境陸路運輸運力遭遇很大挑戰。前海率先推出深圳首票『陸轉水』分流業務,打通水路直達香港屯門的作業流程。」深創建控股集團董事長吳海波說。

 根據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深圳將加快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大豆離岸現貨交易平台、國際珠寶玉石綜合貿易平台,打造全球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推動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積極申報深圳空港綜合保稅區,高標準建設前海蛇口自由貿易試驗片區。

 春色已深,時不我待。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經濟目標鏗鏘有力: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

 這些目標,是深圳GDP躍上3萬億元台階後的「從頭越」。

 3月下旬以來,深圳在穩中求進的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加速前行。4月1日至17日,深圳港日均集裝箱吞吐量8.8萬標箱,比去年全年日均吞吐量增長11.1%。上周末,萬象城、華強北、福田中心區、車公廟等商圈和餐飲網紅街區同時出現了客流雲集的景象,人們紛紛亮碼入場消費。濱海大道紅樹林段、濱河新洲立交、雅園立交等交通要道,密集的車流排成了長龍。

 直面、克難、務實、篤定,堅定前行、面向未來。這是為政者的擔當,這是改革者的勇氣,更是2000萬深圳人的風雨同舟。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