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亞洲貨幣暴跌衝擊香港經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界心聲】亞洲貨幣暴跌衝擊香港經濟

2022-05-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美匯指數(DXY)在4月份升幅超過5%,重上2020年3月以來逾兩年的高峰,全球的非美元貨幣都受到貶值壓力。一方面,由於美國聯儲局受到持續走高的通脹壓力,對加息採取果斷、積極的態度,「收水」步伐亦不斷加快,十年期美債收益率迫近3%,促使國際熱錢紛紛回流美國;另一方面,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俄烏之間的地緣政治衝突,亦讓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全球資金紛紛湧向避險貨幣,對歐洲及亞洲的經濟增長構成潛在威脅,歐亞資金出逃、貨幣貶值的現象尤為突出,形成對美元相對有利的環境。

 亞洲貨幣遭受貶值壓力

 其中,亞洲貨幣的下跌引起全球關注。今年以來,日圓兌美元、澳元和加拿大元均已累計貶值逾11%,是全球最弱勢貨幣,甚至比因戰爭而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的俄羅斯貨幣盧布還要疲弱。近日,日圓匯率跌至20年來的低點,瑞士銀行早前更是下調了日圓兌美元的預測,6月目標由122降至130。

 其實,亞洲貨幣(日圓除外)相對美元從年初至今已經累跌約3.5%,其中印尼盾及新加坡元已分別貶值約1%和2%,韓圜及新台幣則跌逾6%。人民幣方面,由於中國內地不同城市都出現了疫情,第二季經濟增長料將因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而疲軟,帶動人民幣出現短期貶值壓力,創逾一年以來低位,瑞銀對人民幣兌美元的6月目標亦從6.4降至6.55。

 港元相對堅挺不利出口

 相較之下,在聯繫匯率制度之下的港元,雖然匯價持續保持2019年8月以來的弱勢,迫近弱方兌換保證,但相對其他地區的貨幣,卻依然相對堅挺。這種現象,雖然對香港的普通消費者來講,在進口貨物、購買海外商品、外出旅遊公幹時都能享受到更低價格,但是對於出口卻屬於不利因素。

 若回顧本港首2月的整體出口貨值數字,與去年同比上升10.6%,其中2月份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上升4.8%,而升幅最大的地區為台灣(40.4%)、印度(39.5%)、新加坡(14.6%)及越南(10.7%),輸往中國內地的貨值亦上升1.1%。然而,由於港元的相對堅挺,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減少,加之由於內地多個城市因疫情實施分區封城等封閉管理,令港企訂單量縮減且交貨期延長,成本上漲,香港貨物出口面臨一定的壓力。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本港3月份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按年8.9%跌幅,其中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8.6%,出口主要目的地中尤其以中國內地(跌12.8%)、日本(跌6.8%)、泰國(跌2.6%)和韓國(跌1.1%)最為顯著。

 此外,雖然政府在4月21日實施首階段放寬社交距離限制,但第五波疫情的陰霾仍未完全散去,根據標普全球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在3月份加劇收縮,從42.9跌至42,進一步遠離榮枯線50,為2020年4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反映私營經濟連續三月收縮。

 根據港府的最新預測,2022年首季度香港的GDP按年實質下跌4.0%,遜於市場預期的2%跌幅,是2020年第四季以來首次轉錄倒退。相信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短期內會持續,但在俄烏局勢有所緩解、中國內地疫情緩和、全球供應鏈逐步恢復之後,隨着政府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下半年或會迎來轉機。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责任编辑:谢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