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伊曼:職業教育賽道培養人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招商 > 社团商情

廖伊曼:職業教育賽道培養人才

2022-05-12
来源:香港商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教育需要堅定的信念。中滙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促進會創會主席廖伊曼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香港及內地的職業教育展現出十足的信心。該集團2022年財年中期業績報告取得亮眼成績,堅持高質量與特色辦學,旗下教育品牌亦日益受歡迎。廖伊曼提到,今年5月,國務院決定進一步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和《勞動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安上了加速器。她期待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集團業務能夠實現更大的飛躍。

香港商報記者 呂明霞

中滙2.jpg

廖伊曼表示,集團未來辦學國際化,在幫助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素質,融入世界。

職業教育注重實踐和創新

職業教育通常指培養從業人員的實用性技能,通過職業教育使受教育者獲得和提高從事某種職業必須的知識和技能。相比而言,內地的職業教育因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一直認為是「學習不好」、「讀書沒出路」的學生才會選擇的方向,歐美國家對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視,讓職業教育成為「兩條腿走路」的重要標誌,特別是德國的「雙軌制」職業教育,讓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學習,一半時間在工廠和企業實習,培養了大量技術型、應用性人才。身兼華商教育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廣州華商學院副校長廖伊曼講到,集團旗下學校招收的近7萬名學生為全日制學生,同時也有非學歷的職業培訓、成人教育、中職教育等,收購了3所學校,包括2020年收購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及四川城市技師學院,2021年底收購廣東華商技工學校,覆蓋的業務和招收的學生也在不斷增多。目前學生總人數近8萬,形成較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即本科、高職、中職、技師全覆蓋。

廖伊曼說,「教育發展也是與時俱進的,特別是中國數字化經濟帶動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各行各業不斷轉型升級。國家希望大學不僅為學生提供理論和專業教育,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這一點與我們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長期以來,我們都和不同企業合作如騰訊、阿里巴巴,通過校招、實習、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搭建老師學生和企業員工交流合作的橋樑,這也是我們之後會重點開拓的領域。同時,隨着產業升級,許多企業需要動手能力更強、綜合素質更高的員工,我們也會針對找工作的學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相應工作的技能。」

中滙1.jpg

受疫情、戰爭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大批實體行業難以為繼,中小企業規模紛紛縮水,裁員消息不絕,今年的就業形勢極其嚴峻。而許多應屆畢業生缺少專業技能,因各種觀念影響,同時會在找工作方面存在「眼高手低」的問題。廖伊曼認為,越是嚴峻時刻,越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創新:「公司注重經營,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更會注重學生的各項技能,畢業生中雖有『眼高手低』的存在,但很多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暢通,他們的『眼高手低』或許能夠給企業帶來新思路。10年前的我們無法預料中國電商能夠有如此迅猛的發展,甚至目前而言,中國的電商行業在世界都首屈一指,從業人員大多是年輕人,我們更應該多和年輕人交流,了解新動向和新需求,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讓人才帶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中滙2.jpg

校園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充足。

培養視野開闊的國際化人才

作為全國青聯常委、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菁英會執委及副秘書長,廖伊曼同時為港澳青年搭建了與內地交流的橋樑,於2018年創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促進會。2007年,她回到家鄉廣州增城開始幫助父親打理學校的業務。10多年過去,廖伊曼已成為當地教育界的領軍人物,在重視內地業務發展的同時,她也關心港澳青年,期望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現在因為疫情封關,許多兩地學校的交流活動只能線上進行,無法帶港澳青年回到內地感受國家的發展,有點可惜,但我依然希望港青能夠把握大灣區市場,這裏人口多、企業多、年輕人多,自然會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如何培養視野開闊、學習能力強的國際化人才,也是企業的責任所在。」

中滙集團除了在內地辦學外,還在香港設立了大灣區商學院,同時在新加坡、澳洲墨爾本開設了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通過辦學國際化、接軌世界名校,幫助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素質,融入世界。「求知若渴、終身學習對學生來說意義重大,一個學生能夠在不同階段都抱有學習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離開校園後,他也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們有許多學生畢業後申請到其他國際名校深造,亦有學生入職世界500強及中國100強企業。這既是對我們辦學的認可,也是學生成材的更高追求。」廖伊曼表示,在對接國際學校之後,未來打算在海外開辦電商、數字媒體等專業課程,將國家近幾年在數字化經濟方面的發展以教育的方式,更加系統化地帶給國際學生,通過教育聯結各地人才,通過教育聯結世界。

[责任编辑:社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