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專家找到肺癌復發預測利器-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廣東專家找到肺癌復發預測利器

2022-05-18
来源:中新網

 肺癌難治癒的關鍵點之一是其有極高的復發轉移率。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科研團隊17日發布消息稱,通過血液檢測查找殘留病灶,能對復發概念精準預測。

 對於早、中期肺癌患者而言,在接受了根治性手術或放化療後,精準辨別復發與不復發者是當前臨床的重要問題。

 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領銜的臨床科研團隊,通過對接受了根治性治療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血液檢測,查找是否存在腫瘤分子殘留病灶(MRD),能對患者的疾病復發概率精準預測。

 上述研究成果,已經以《MRD持續陰性定義非小細胞肺癌可能被治癒》為題,在惡性腫瘤領域的頂級期刊《癌症·發現》發表。

 吳一龍稱,這一發現,將改變早中期肺癌的治療策略,即避免過度治療,又能對復發高風險人群開展精準介入治療,將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

 根治性手術切除、圍術期治療是目前早中期肺癌的標準治療模式,但即便如此仍有30%至70%的患者術後面臨疾病復發。

 借鑑血液腫瘤領域通過MRD能預測白血病等血液患者是否復發的理念,吳一龍團隊通過對外周血進行高深度的檢測,以查找肺癌相關的分子殘留病灶或微小殘留病灶,陰性代表患者沒有腫瘤殘留或者腫瘤負荷極低,陽性則代表體內仍存有腫瘤,並據此對患者是否會復發進行預判。

 在這項研究中,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團隊歷經4年入組了261例經過手術根治性切除後的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用MRD監測結果與患者疾病復發情況進行對應分析,首次定義了肺癌術後潛在治癒人群。

 「如果患者術後一直保持腫瘤微小殘留病灶陰性,僅有3.2%的概率發生復發轉移,復發風險極低,可被認為是潛在已經治癒人群。」吳一龍說。

 此外,MRD可預測術後輔助治療療效,陰性人群或許無需接受輔助治療。「分析數據證實,MRD陰性意味着患者體內沒有腫瘤殘留,該部分人群沒必要接受輔助治療。」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醫院院長周清教授說,這一研究成果必然會對後續精準輔助治療決策帶來提示作用。

 吳一龍表示,目前MRD已是熱門的醫學前沿領域,在膀胱癌、結直腸癌等高發癌症領域也在進行臨床研究,已有一定成果。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