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打造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區 河套總部騰出候鳥大通道-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深圳福田打造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區 河套總部騰出候鳥大通道

2022-05-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高密度中心城區如何保持高質量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雙重奇蹟?深圳福田區交出了一份綠色發展的新答卷。
 
    2021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昆明舉行,會上深圳市代表向國際社會介紹了深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就,並分享深圳生物多樣性之美。回首十八大以來,深圳福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首善環境」定位,採取「五大科學」體系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城區,「福田模式」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實踐。
 
    總部樓宇可觀賞候鳥灣區戲水
 
    在福田總部大廈工作的員工,可以隨時推窗觀看山海風光,也可欣賞候鳥灣區戲水的場景。福田既是深圳國內產出率最高的總部經濟CBD城區,也科學構建了各類植物生長的綠色空間,保存了各類動物棲息的活動區域。
 
    據該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示,福田區面積78.66平方公里,其中綠化覆蓋率43%,森林覆蓋率超過34%,綠道158.34公里,在檔古樹名木共計77株,其中名木2株、一級古樹1株、二級古樹4株、三級古樹70株。共有4個水庫、6條河流,河長29.84公里,海岸線長度8648米,主要河流水質均達到或優於地表水IV類標準。轄區現有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深圳中心市級濕地自然公園、梅林水庫水源保護區、梅林山公園、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共7個重點區域,現已查明筆架山公園內野生動物種類超過120種,野生維管植物超過563種。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種類超過200種;蓮花山公園野生動物種類超過115種,野生維管植物超過617種;梅林公園野生動物種類超過185種,野生維管植物超過675種。「山青水秀、魚翔淺底、鷗鷺齊飛」景象在福田頻頻上演。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與深圳灣生態圈鳥類友好城區同步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於深圳灣生態圈範圍,是東半球國際候鳥的重要遷徙通道,啟動之初就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鳥類保護,2021年5月在全市率先發布鳥類保護生態影響研究報告,通過採取控制建築高度、建設屋頂綠化、營造鳥類友好建築立面以及減少城市光污染等措施,提升國際候鳥遷徙通道生態系統質量。2022年4月,進一步在深圳灣生態圈範圍內開展鳥類友好城區建設研究,助力維護深圳灣生態圈生態系統穩定。
 
    生物廊道架起遷徙通道
 
    科學構建「一環、雙核、兩帶、三廊、多節點」山海相連的生態廊道,讓植物生長不斷線,動物遷徙不受阻。福田區持續推進基本生態網絡和體系建設,有機串聯轄區山、水、林、湖、海資源,構建「一環、雙核、兩帶、三廊、多節點」的生態廊道,實現區域生態空間互聯互通。在「多節點」生物空間中,推動建設「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建成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園博園、香蜜公園等135個特色公園,全市密度最大,與紐約、倫敦等世界一流城市對標,充分發揮生態源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等生態系統功能,為生物進行「蛙跳」遷徙提供通道。
 
    科學守護全國唯一處於城市腹地的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已成為重要的鳥類棲息地,每年超10萬隻候鳥在此駐留,記錄有鳥類約200種。其中包括全球極度瀕危的黑臉琵鷺、黃嘴白鷺及白琵鷺、黑嘴鷗等20餘種珍稀瀕危物種,已成為黑臉琵鷺全球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堪稱東半球國際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轉站」和「加油站」。大灣區紅樹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目前紅樹林覆蓋面積約80公頃,紅樹植物16種,其中本土紅樹7種,包括秋茄、桐花樹等,約13公頃海桑屬植物得到清理,外來植物擴散趨勢被遏制,為冬季候鳥提供更多的棲息空間。
 
    科學保護全球稀有野生植物仙湖蘇鐵種群。仙湖蘇鐵被稱為「活化石」,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梅林水庫水源保護區內的仙湖蘇鐵自然保護小區是深圳市設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小區,截至2021年,保護小區內分布的野生仙湖蘇鐵合計超4800株,佔全球數量70%以上,成為深圳乃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 (記者 姚志東)
 

    頂圖:紅樹林保護區-鴴鷸集群城區候鳥 


[责任编辑:万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