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衝擊和國際不明朗因素的影響,中國內地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近期內地密集出台政策穩經濟,國務院昨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話視像會議,敦促各地狠抓落實,透露出當前穩經濟的緊迫性。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風險挑戰,中國推出一攬子措施,加力穩經濟快、準、狠,傳遞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明確信號,並以實際行動加快貫徹落實,以期提振市場信心,為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下行壓力,以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疫情反覆、俄烏衝突、美國加息、全球通脹、金融環境收緊、債務水平高企和供應鏈中斷等因素,沉重打擊消費及投資信心,增加了中國經濟更多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也給中國實現全年增長5.5%的預期目標,帶來更大挑戰。確保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根據中國最新公布的4月經濟數據,被稱為「三駕馬車」的消費、外貿及投資表現全部遜於預期,各項經濟指標明顯下滑。4月零售銷售驟降11.1%,為2020年3月以來最大降幅;工業增加值由擴張轉為收縮2.9%,創歷史新低;進出口僅增長0.1%,其中出口增速比3月份回落了11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由3月份增長3.5%轉為下降1.2%;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1%,而青年失業率最為嚴重,整體經濟形勢處於十分嚴峻的態勢。事實上,近期亦有多家大行下調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為扭轉經濟下滑趨勢,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各方信心,中國近期已推出多項「穩經濟」舉措,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減稅降費、延期還款、增加投資、鼓勵積極盤活存量資產等,頻頻傳遞宏觀政策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的強烈信號。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33項措施,涉及財政及相關政策、金融政策、穩產業鏈供應鏈、促消費和有效投資、保能源安全、保障基本民生6大方面。從增加退稅1400多億元,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到取消通行限制、不合理限高等規定和收費,做好失業保障、低保和困難群眾救助等工作,中國穩經濟「實招」迭出,打出新一輪政策「組合拳」,多管齊下穩住基本盤。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指出,要確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成,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台實施細則,這更是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扭轉市場預期,提振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
事實上,縱然中國經濟面臨一些悲觀因素,但中國經濟體量大,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加之調控政策工具箱工具仍然充足,完全能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在2020年突遭疫情衝擊時候,中國沒有超發貨幣大水漫灌,全年實現了正增長;在全球受困高通脹的時候,中國物價仍保持在可控範圍內,說明一時波動不會擊垮中國經濟。隨着疫情防控到位,穩增長政策發力,中國經濟有望很快提速,重現增長。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