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漢
律政司5月27日舉行基本法法律論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王靈桂、中聯辦副主任陳冬等先後發言。他們均指出過去一段時期「反中亂港」活動猖獗,「一國」原則受到嚴峻挑戰,但中央始終堅守「一國兩制」初心,果斷實施香港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幫助特區撥亂反正。許多市民在經歷修例風波後,對幾名講者的話深有同感,慶幸在政治上捍衛「一國兩制」。不少有識之士相信,政治回復穩定只是一個手段,最終目標還是要通過啟動經濟民生改革,克服積習多年的深層次矛盾,才能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令市民有獲得感。
「一國兩制」是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偉大創舉,其目的在於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當時中央承諾,香港回歸後原有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妥善照顧香港的特殊需要。可惜的是,有些人將「五十年不變」誤解為「五十年內一成不變」,對香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不足欠缺敏感度,經濟民生問題不斷惡化。但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任何制度體系都不是靜態的,必須與時並進、不斷完善,「一國兩制」自然不例外,否則就會失去活力。
一個客觀現實是,香港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已累積了不少矛盾。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去年12月6日發表題為《以史為鑑譜寫香港民主新篇章》的演說時,清楚指出這一點。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深刻體會到,私人住宅價格高昂但公屋供應不足,經濟結構單一但新增長點尚未形成,青年難以上流以致心生怨氣,而醫療、安老、社福等領域,也存在不少短板。
近年愈來愈多人談論深層次矛盾。它究竟是什麼,莫衷一是。筆者認為,其本質就是市民欠缺獲得感、幸福感。試問一個大學生畢業後十年還是望「樓」興嘆,他會感到幸福嗎?還會覺得香港是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嗎?對於類似問題,特區政府必須負上主體責任,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必須讓市民看到希望。
當香港資本主義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不改革就會削弱人們對「一國兩制」的信任。隨着香港國安法和新選舉制度的實施,香港正處於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特區政府有了集中精力,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住屋等突出問題的更佳條件。民眾看到希望、切實獲得實利,感受到「一國兩制」和他們的福祉息息相關,「一國兩制」實踐便會愈來愈有活力,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