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美國總統拜登5月20日至24日展開首次亞洲行,訪問韓國、日本。他在日本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堪稱拜登此行重頭戲,它將是一個美國排除中國經濟勢力的新經貿集團。但就在拜登啟程前,台駐美代表蕭美琴已間接透露,台灣不會在這次IPEF公布的成員名單內。由於IPEF是拜登政府繼2月公布「印太戰略」後,另一項印太經濟政策,美國多次澄清此經濟架構並非針對任何國家,但明眼人都了解華府就是劍指中國。這使得中國對拜登的亞洲行深具戒心,難怪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日前在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通話時嚴正表示,美方若執意打「台灣牌」,中方必將採取堅定行動;同日,中國外長王毅也與日本外相林芳正視頻開會,針對日美聯手對抗中國,表達不滿。
溯自美國國務院官網修改美台關係現況「事實清單」,引發北京不滿;數日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口頭補正了「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再者,拜登表示正考慮取消特朗普時期對中國實施的「懲罰性關稅」,藉以壓低美國當前的嚴重通貨膨脹。此可視為美方對中方的兩手策略。尤其,美國國務院官網修改對美台關係的陳述,引發北京強烈抗議,認定是在掏空一中政策。平心而論,此舉旨在把台海議題套入俄烏戰爭的模式,希望形成反中同盟。這也是拜登積極拉攏韓國總統尹錫悅,並在日本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的原因。
反觀在經貿面向,拜登政府似又在向北京示好。美國目前通貨膨脹高達8.3%,油價高漲,民眾苦不堪言;拜登若無法有效因應,民主黨在11月的期中選舉將很難看。對此,美財長耶倫主張要調降對中國進口產品所加徵的關稅,但由於擔心受到共和黨抨擊,拜登政府對是否降低中國商品的關稅以減緩通脹壓力,始終猶豫不決,內部也有很多歧見。顯然在期中選舉前,通脹必須紓緩下來,而降低中國商品的關稅是不得不的選擇,因而釋放信息試探風向,以減少政治壓力,拍板定案應該是遲早的事。
美國去年11月宣布將籌組「印太經濟架構」,儘管商務部長雷蒙多宣稱該架構和中國無關,但IPEF仍難掩帶有濃厚的「遏中」性質。該架構涉及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與技術標準、供應鏈韌性、脫碳與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其他共同關係的領域。尤其IPEF目標之一在於重組以美國為中心的供應鏈機制,而台灣是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民進黨蔡當局去年底熱情表態,希望能加入,即使如此積極配合美國,卻仍遭美方冷淡回應。針對台灣多次表達參與IPEF的意願,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透露,現階段並未考慮把台灣納入。
為何會如此呢?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研究資深副總裁古德曼在一場論壇中表示,台灣加入IPEF的問題在於,如果美國邀請台灣加入,所有其他成員將會感到不自在,因為它會被視為一個「反華」集團。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在國會澄清,IPEF將是開放且具包容性,沒有要把任何人拒於門外,包括台灣在內。但事實擺在眼前,美方原本希望台灣參與其中,卻遲未給予承諾,應該是唯恐稍有不慎會再引發美中矛盾,同時也有意避免IPEF被視為一個「反華」集團,從而讓有意參加的印太國家望之卻步。
總之,中國在拜登亞洲行前夕,針對台海議題向美、日預防性示警,因為中方不可能對美國欲拉攏周邊國家打造「抗中聯盟」的任何舉措無動於衷。中國乃運用其經濟實力來影響東盟各國,以免其所主導的RCEP被IPEF超越甚至取代。美國為了顧慮東盟國家和地區對台灣加入IPEF可能引發的「抗中」政治聯想,決定不邀台方參加。蔡當局從初始的高度期待加入IPEF,到現在似已知道台灣不會在第一批受邀名單中。儘管蔡當局號稱「台美關係史上最佳」,但拜登的亞洲行,台灣卻仍登不上舞台,可見中美摩擦未必是台灣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