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的首次亞洲行,訪問韓國與日本,主要是借安全和經貿議題籌組多邊聯盟。美國一方面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並爭取韓國尹錫悅新政府的支持,形塑美日韓三國聯盟;另一方面是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要求印太各國一起參與。由於此兩機制可視為美國推動印太戰略進而制衡中國的兩大支柱,堪稱拜登上台一年多以來所建構的亞太戰略大致完成。問題是其所發揮的作用,未來中美抗衡是否會進一步升溫?
美韓合作的目的
拜登此行的重中之重即是韓國,所以打破慣例首站訪韓,意圖拉抬新總統尹錫悅促進日韓合作,並參觀三星半導體工廠,宣示加強兩國半導體合作及經濟安全同盟關係,企盼達到四個目的:一、韓國在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對於美國控制半導體供應鏈與圍堵中國科技,能產生重大作用;二、拉攏立場較親美的尹錫悅,強化美韓軍事合作,對朝鮮構成壓力;三、化解日韓爭議,加強日韓合作,形塑對中國的第一層戰略壓力;四、拜登與尹錫悅5月21日下午在首爾的會談,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提及台海問題,稱台海和平穩定是促進印太繁榮的關鍵,藉由台海安全議題國際化,也體現拜登續打「台灣牌」的最新動作。
中國在拜登亞洲行之前,分別警示韓日,但程度有別。中國向來認為韓國是美國的印太聯盟中較弱的一環,對韓施壓重點放在經濟。由於韓國被要求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立場尷尬。尹錫悅在美韓峰會上,向拜登表明將參與IPEF,並於5月23日以視頻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IPEF成立峰會。然而,韓方特別說明,美韓聯合聲明並未提及要從國際供應鏈排除中國,以示對中方交代。若說韓國的態度遊移,日本則堪稱是美國堅定的盟友,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23日的會談,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也強調「關心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含蓄地反對中國擴張武力。可見日方針對事前中國外長王毅與日本外相林芳正視頻會晤時較嚴厲的警示,仍不為所動。
印太戰略即是「抗中戰略」
其實,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即是「抗中戰略」,結合盟友在軍事與經濟層面遏制與對抗中國。此次拜登亞洲行強化印太安全聯盟與提出「印太經濟架構」(IPEF),就在號召印太盟國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安全與經濟新秩序。而拜登亞洲行前在華府會晤東盟十國中八國領袖的峰會上,宣示共同合作確保所謂南海航行自由的決心,IPEF不無與中國主導的RCEP較勁的意味,希望加強與東盟各國的經貿合作,削弱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堪稱美對中第二層的戰略壓力。至於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則是美方亞太戰略的第三層,引進印度與澳洲的力量,意圖對中國完成C形及第二島鏈的包圍。
為了填補美國不參加CPTPP的缺口,拜登以推動印太經濟架構為重點,邀集理念相近國家,協助美國重返亞洲以防堵中國。由於美國是以本身利益出發,各國並非全盤認同,種種疑慮下使得印太經濟架構進展有限。包括此次在日本的會議,印太經濟架構仍停留在傳達理念階段,欠缺實質內容及推動機制。再者,印太經濟架構未觸及市場開放,無法產生傳統FTA的貿易效果,更無法取代CPTPP。這麼一來,欠缺經濟效益會影響未來各國參與印太經濟架構的意願。
總之,拜登亞洲行,要推動其印太戰略以收「制中」之效,仍有待後續檢視。先是QUAD要加強安全合作,一直存有內部障礙,如印度就是明顯的例子。在俄烏衝突中,印度就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在QUAD也大膽索要,要求富裕的另外三國滿足其要求,上次要求疫苗,這次要求基礎建設投資。若論這次QUAD最大的成就,僅端出遏制印太海域非法捕魚的海事倡議,這對急於提升安全防衛功能的美日而言,成效太有限。尤其,印太經濟架構只見軍事和政治目的,欠缺經濟誘因,在經濟掛帥的時代,這種結盟難以持久。此架構以美國為中心,選擇性的准入與項目上佔有絕對主導地位,但亞洲各國關心的市場准入與關稅減讓,卻付之闕如。要東南亞國家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在美國不願開放市場之下,根本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