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香港須不拘一格引人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香港須不拘一格引人才

2022-06-09
来源:香港商報

 政府昨公布第二批獲認可的23 項醫學資格名單,當中包括上海復旦大學,也是首次有內地大學列入名單之中。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困擾本港多年,且持續惡化,擴大引入海外醫生是現實的需要,合乎廣大市民利益,值得肯定和支持。不僅是醫生專業,只要能為香港所用,政府做好質素把關,輸入優秀人才自然多多益善,不必拘泥於來自何方,亦無須特意標籤。政府要做到的是不拘一格引人才,更要創造有利條件留住人才,滿足香港目前及將來的發展需求,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香港醫療人手一向緊絀,為解決「醫生荒」,政府放寬非本港培訓的醫生在港執業規定。去年修例通過,持認可醫學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申請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工作,並於4 月公布首批獲認可醫學資格的27 所海外院校名單,為紓緩醫生短缺的難題邁出積極一步。

 今次公布的第二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將於10 日刊憲及生效,並將於15 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連同首批公布並涵蓋27 項醫學資格的名單,政府至今合共建議承認50 項醫學資格。兩個月內名單接連出爐,可見放寬引入海外醫生的速度在加快,這也符合本港的需求。近年來公立醫院人手流失有上升趨勢,醫管局2020/21 年度的醫生及護士離職率分別為6.9%及8.2%。基層市民對看病難有切身體會,無論輪候急症或專科,公院病人動輒排隊數小時,而普通的手術也需等待數年的排期,部分病人更因為延遲醫治,導致病情惡化。而醫生同樣抱怨超時工作,疲於奔命,恐影響服務水平。長遠而言,隨着人口老齡化趨勢,醫療服務需求殷切,僅靠本地培訓醫生無法滿足社會需要。愈多合資格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對市民和醫生都是好事。

 大眾或許對名單首納內地復旦大學較關注,其實不需要太多解讀。人才不問出處惟論能力,只要是出色的醫學院校,達到認可的專業水平,符合遴選標準,無論是來自歐美,還是內地,政府本來就應該一視同仁,列入名單之中。過於強調和突出來自什麼地方,反而容易轉移社會注意力,偏離引入海外醫生的初衷。當然,內地的醫療水平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內地醫護來港支持抗疫,發揮出顯著作用,讓市民見識到內地院校培訓出來的醫生水平,承認內地院校來港行醫資格只是早晚問題,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內地院校進入認可名單,充實香港醫療人才庫,改善醫生短缺問題。

 其實,除了醫生,香港還需要引入更多的海外各類人才。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八大中心」的建設和鞏固,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投入。當前世界各地都在進行人才爭奪,上海市政府7 日公布,畢業於世界排名前50 名院校的留學生可以直接落戶,即是最新一例。相比之下,受疫情影響的香港,近期人才外流的問題較為嚴重,優才集中的金融、科技、法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而且出現「人才空巢化」的跡象。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盡快制訂整套吸納人才的政策,既要多措並舉「引進來」,亦要想辦法讓人才「留得住」,鞏固發展根基,更好建設香港。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