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久失修的舊樓數量越來越多,向來被視為一個隱藏在市區裏的炸彈。對比內地「舊改」門檻為20年樓齡,台灣與新加坡舊樓重建門檻約30年樓齡,香港50年樓齡以上的舊樓比比皆是。從數據來看,香港「舊改」問題一天都不能拖,這些隱藏在市區裏的炸彈數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我們期望,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能夠出手,緊急拆彈。
香港回歸25年以來,市區重建一直是個大問題。2001年港府成立市區重建局,取代原有的土地發展公司,統籌舊區重建。市建局的工作一直穩步推進,就是速度比較慢,坊間有聲音指,香港舊區重建的速度比不上樓宇老化的速度。換言之,隱藏在市區裏的炸彈數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炸彈威力越來越大。
舊區重建速度過慢
我們來算一筆帳:首先,大概估算舊樓重建的速度。市建局資料顯示,自2001年至2021年的20年間,市建局已經進行超過72個重建項目,包括提供約2.42萬個新住宅單位。平均下來,即每年市建局能夠提供0.24萬個住宅單位。至於私營機構每年能夠提供的舊區重建的住宅單位,就當作與市建局能夠提供的數量一致。如此,即每年公私營機構因為重建能夠提供的住宅單位約0.48萬個,10年下來約4.8萬個,24年下來約11.5萬個。
然後,我們來估算未來必須重建的樓宇數量。根據《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文件顯示,至2046年估計香港將有32.6萬個樓齡70年以上的私樓單位。
涉及家庭以十萬計算
如此,粗略估算,按現有速度,24年後的2046年,香港將有32.6萬-11.5萬=21.1萬個私樓單位,樓齡在70年以上且未能重建。這不是一個小數字,這裏涉及的是21.1萬個家庭。
香港回歸即將踏入下半場,一些深層次問題不容易解決,但一定不能夠不去正視。24年後的2046年,正正是回歸50年的前夕,我們不能把這樣一個大炸彈留到那個時候再去解決,就好像一個拆彈專家,怎麼可能在炸彈爆炸前一秒才去剪線,對吧?(蔡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