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醫】五毒月養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漫話中醫】五毒月養生

2022-06-13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文:吳文豹)雖然端午節已過,但在這一季節如何應對、抵抗外淫入侵的保健養生哲理,則體現了中醫天地人睿智的哲學思想。中醫中藥的偉大成就,扶養了民族的健康事業。

   端午處於農曆五月,這個月自古以來都被視為忌月,被稱為「惡月」或「毒月」,此時陽氣最旺,火旺至極,空氣濕熱,不僅毒邪容易侵入人體,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也四處爬行,時疫瘟毒滋生。而隨後就是「九毒日」(初毒日:6月3日至 6月5日、中毒日:6月13日至6月15日、末毒日:6月23日至6月25日),是最傷身損氣的日子。為了平安度過這段日子,古人會洗藥澡、插艾草、懸菖蒲、喝雄黃酒、佩香囊、貼石朱符、掛鍾馗圖等,以驅邪護體、免受蛇蟲病邪侵擾,端午節不止是一個傳統節日,更是古人對危險的「警示」,尤其是老人和兒童,身體相對虛弱,更應注重「五毒月」養生。

   端午插艾、佩香囊

   從傳統習俗中,古人總結出延傳至今依然有效應對「五毒月」的方法,《神農本草經》指出「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避穢也」。中醫認為,鮮花草木,以其色、香、味構成不同的「氣」,不僅可以淨化空氣,更可以避穢防疫。古人端午時懸掛艾草、菖蒲,利用其氣味祛除污濁穢氣。如果想達到更好的效果,還可以使用芳香去穢的中藥材熏蒸房間,不過燃燒艾草要注意安全,可以使用更安全便捷的闢瘟香代替。民間還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這在中醫上叫「衣冠療法」。「氣」看不見、摸不到,疏散性強,可以行走在人體的肌膚之間,有助於毛髮腠理的開宣。神醫華佗就曾將丁香、檀香等香味中藥打磨成粉,做成香囊,懸掛在身邊,緩解頭暈、吐瀉等疾病。香囊內的藥性隨氣味通過口鼻、肌膚腠理,經氣血經脈的運行遍布全身,醒脾化濕,調節氣機。最簡單的香囊裝一點陳皮、丁香、蒼朮即可,面料上最好選擇細密、透氣的布料,中藥成分也能更好地揮發。

   艾灸以溫裏排毒

   艾草又名回陽草,蘊含少陽之氣,在陽氣當中最純正、最有生命力,燃燒後作用力更強,可以散開寒邪侵襲造成的氣血凝滯,使經絡順暢。此時正是艾灸排毒的好時機,也可以選擇較方便的艾灸貼,平時經常遇到的各類痛症、寒性的消化系統疾病和一些婦科疾病都可以治療緩解,可艾灸能排毒的穴位,如陵泉穴、三陰交、血海及委中穴。

   兩款茶飲補腎除煩

   明代醫書《攝生眾妙方》中記載了能夠補心腎的二子茶,以枸杞子、五味子各5克沸水沖泡15分鐘後代茶飲用。五味子能補五臟之氣,歸肺、心、腎經,寧心以安神,還可以滋養腎中精氣,減少元氣外洩;枸杞子平補而潤,補虛勞、益肝腎,這款茶不僅可以養陰,防止心火過亢,還可以補腎。

   日常生活要注意

   中醫認為「血汗同源」,夏季本就消耗津液,劇烈運動會加快津液的耗散,造成人體津液受傷,損傷心陰,導致氣血虧虛,因此要避免劇烈運動。此時本就濕氣重而體內容易虛寒,夏天人們穿着較薄、較少,毛孔處於打開狀態,開空調容易加重寒濕,所以要少吹冷氣。脾胃喜暖,這時候過度貪涼,會損傷脾胃陽氣,令運化食物能力下降,還會導致痛經等問題,應少食冷飲瓜果、辛辣燒烤。進食過多燒烤和辛辣等熱性食物,人體無力運化,留於腸道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淤熱,造成上火、便秘。為了減少腸中積熱,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WhatsApp Image 2021-04-21 at 5.21.33 PM.jpeg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