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國爆發,雖然中國最先控制住疫情,並且在全球率先實現復產復工,但是這一年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全方位的,2021年中國經濟只實現了2.3%的增長;2021年疫情緩和下來,中國經濟出現強勁反彈,經濟增長率達到了8.1%。然而,進入2022年,出人意料的是疫情在中國各地散發,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似乎又回到了2020年上半年,局部受到的衝擊和影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官方公布的2022年前五個月的經濟資料可見,中國經濟增長很不理想,正面臨巨大壓力。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問題,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並及時採取了應對措施。5月25日,國務院召開了全國穩定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對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作了充分的分析和把握,並且在穩增長、保就業、保市場主體等諸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應對之策。在中央的指導之下,各個省市區也聞風而動,紛紛出台了保市場、保就業、保民生,促進消費,振興經濟等因地制宜措施。在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之下,中國經濟上半年出現的問題,一定能夠在下半年得到有效緩解,下半年中國經濟出現大反彈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然而,必須看到,兩年半的疫情影響以及所積累的一些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立竿見影的加以解決,綜觀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首先,投資方面,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早已運籌帷幄,大手筆累計推出了數以十萬億計的基建投資安排,人們從各地的新聞媒體可以看到報道,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許多傳統基建和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除此之外,中央企業、各地的大型國有企業以及大部分外資企業都在加碼投資規模,可以預期,今年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更加明顯。
消費者信心不足拉低內需
其次,外貿方面,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對中國製造和中國產品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殷切,中國對外出口和整體外貿規模一直呈現上升態勢,進入2022年中國的外貿仍然承襲了前兩年的良好形勢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預期中國的這種外貿格局仍將持續下去,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逆轉。這就意味着,國際市場需求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將有增無減。第三,內需方面,目前國內的消費需求形勢非常不樂觀,總體內需市場疲乏無力。由於國內市場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近兩年來,國內市場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七成,因此,當前國內市場疲乏無力的局面將成為拖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國內市場需求不振主要反應在兩大方面:一是國內消費者信心普遍不足。由於兩年半來疫情的影響,降薪、凍薪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一個普遍現象,甚至由於部分企業關門倒閉一部分人成為失業者,兩年半來的艱難度日以及未來的不測,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將積糧防饑擺在了第一位,原本消費大膽的人現在膽子變小了,原本可消費可不消費的項目現在不消費了,絕大多數人的消費開支都有不同程度的壓縮,比以往變得更加謹慎。這些正是當前中國內地消費信心不足的具體表現。
二是中小企業經營普遍陷入困境。兩年半來的疫情受打擊最大的還是廣大的中小企業,特別是服務類型的中小企業在各地嚴格的疫情防控之下,要麼關門謝客,無法經營;要麼客人大減,生意大降,原本指望一年半載就能結束的疫情卻持續了兩年半的時間,而且前景不明,許多中小企業已經陷入絕境。儘管國家和各個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措施,但對相當一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說或杯水車薪或無濟於事,而多數的中小企業則受困於前景的不明朗,還不知道疫情會肆虐到什麼時候。如果疫情不斷反復,防控不斷升級,內地必然會爆發中小企業大面積的倒閉潮。
眼下,中國經濟雖然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影響最廣泛最棘手的兩大問題,還是民眾消費信心普遍不足和中小企業普遍陷入經營困境這兩大難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兩大難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國內需求將可能持續惡化,從而將導致經濟增長後續乏力,甚至失去動力。(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