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同行】打通交通脈絡 建「軌道上的灣區」 「雙城三圈」藍圖初現-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港深同行】打通交通脈絡 建「軌道上的灣區」 「雙城三圈」藍圖初現

2022-06-16
来源:香港商報

 港深兩地唇齒相依,優勢互補,在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機遇中攜手發展,互相成就。尤其是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港深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親密無間。在交通建設方面,港深之間的合作亦在持續深化,進一步完善交通基建的布局。在香港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的構想後,港深之間的交通規劃將主要圍繞「雙城三圈」的戰略布局展開,其中包括兩地政府早前已成立「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探討涵蓋延伸東鐵線至深圳羅湖、新建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前海)、北環支線延至皇崗口岸等項目的可行性,以期攜手共建「軌道上的大灣區」。 

 東鐵線促兩地融合發展

 備受矚目的港鐵東鐵線過海段今年5月15日正式通車,港人歡欣雀躍,通車當日爭先恐後前往體驗,以見證這一歷史時刻。過海段開通後的東鐵線以羅湖和落馬洲為起點,由當前的紅磡終點站延伸至金鐘站為新終點,途經新建的灣仔北會展站。東鐵線乘客無需轉線即可往來新界東北和香港島,由紅磡站前往會展站及金鐘站,分別只需約5分鐘及7分鐘。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過海段將貫通東西南北的鐵路網絡,民眾出行更加方便。長遠而言,東鐵線的策略定位非常重要,它會將以國際金融中心為標誌的維港都會區,與特區政府建議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北部都會區緊密連接起來,達致香港南北兩個都會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的願景,促進港深兩地進一步融合發展。

 根據林鄭月娥在2021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北部都會區藍圖,該都會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可容納250萬人居住,將配合港深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與深圳將形成「雙城三圈」的戰略布局。

 據林鄭月娥透露,港深兩地政府早前已成立「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正在探討的不同方案,涵蓋延伸東鐵線至深圳羅湖、優化羅湖管制站及相關交通接駁安排等,共同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

 而深圳在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積極謀劃深港跨界軌道交通,發揮軌道交通骨幹作用,支撐香港北部都會區全面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引領深港兩地「雙城三圈」發展新格局。會同香港開展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前海)、北環支線延至皇崗口岸等線路規劃,與香港探討東鐵引入羅湖站可行性,研究利用廣深港客運專線開行高峰捷運化城際列車可行性。

 羅湖口岸重建極具意義

 羅湖口岸與香港新界一河之隔,作為連接香港和內地的第一口岸,是深圳最繁忙的通關口岸之一。來自深圳市口岸辦數據顯示,作為深港兩地通行的重要樞紐,在疫情前,羅湖口岸長期是深港間客流量最大的陸路口岸。據悉,羅湖口岸在2019年日均往來客流達到21.4萬人次,佔深圳市出入境客流總量的36.4%。

 深圳市羅湖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推動深港設施聯通,加快推進深圳火車站—羅湖口岸樞紐片區改造升級,推動香港東鐵北延至羅湖口岸。深圳市口岸辦公布的2022年部門工作計劃中,亦明確提到要積極推進羅湖口岸重建規劃,研究新口岸選址和查驗模式創新,開展香港東鐵線引入羅湖口岸研究。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羅湖管理局局長車小平表示,羅湖所在的深港緊密互動圈是港深口岸最密集的地區,香港提出的打造文錦渡發展走廊與羅湖區一直在謀劃的「深港口岸經濟帶」不謀而合。「我們將加快推進羅湖口岸地區整體升級改造,持續深化港車北上等相關口岸的通關及交通政策研究。」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的香港青年吳凱鵬在三年前選擇到深圳創業,在回答本報記者關於未來東鐵線延伸至羅湖口岸的憧憬時,他說:「這樣既方便坐車,又可提高過關效率。羅湖口岸已經建設沿用多年,部分設施已經老化。如果活化口岸,可以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北上創業。另外,本人亦十分期待東鐵西鐵新界北的接駁,這樣就為港深兩地的市民提供更方便的交通網絡及節省時間成本。」

 在港鐵東鐵線過海段開通當日,家在深圳羅湖的李丹丹同港人一樣激動,恨不得馬上到香港搭乘體驗。她告訴本報記者,如果以後東鐵線引入羅湖口岸,並在羅湖口岸實行「一地兩檢」,那以後從羅湖口岸坐地鐵不用換乘就可直達香港島,無論是購物,還是去遊玩、品嘗香港的美食等,都會變得更加便捷。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未來東鐵線延伸至羅湖口岸以及在政湖口岸實行「一地兩檢」,可以提高往返深港兩地人群的通關效率,縮短通勤時間,進一步便利深港兩地的商貿、旅遊等的交流和合作。

 全方位對接 深化交通合作

 據安永中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深港跨境日均客流總量約60.8萬人次/日,人員往來密切。兩地日均跨境交通量約1.9萬輛/日,兩地陸路貨運吞吐量約2040萬公噸,大量貨物從內地用卡車運抵香港,再遠銷海外。高強度的客貨跨境量突顯了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密切聯繫及互聯互通的重要性。

 特首林鄭月娥此前提及,在本屆特區政府提倡「運輸基建先行」的推動下,其他鐵路項目正有序開展,包括屯門南延線及北環線等。她期待各個鐵路項目在下屆特區政府與不同持份者衷誠合作下,全力推進,進一步完善香港鐵路網絡,支撐香港社會和經濟的未來發展。

 深圳方面,實際上除了羅湖區,目前,深圳多區正主動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比如,深圳福田區提出,將緊密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打造深港緊密互動圈為契機,發揮皇崗口岸超級灣區樞紐作用,實現跨境基礎設施「硬聯通」。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各區都在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味着深港合作將變得更加緊密。「深化兩地合作,基建和交通先行一步對接,將發揮最基礎的作用,為未來深化產業、金融等的合作奠定基礎。」胡剛說。

 安永中國的一份報告指出,深圳推進河套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推動福田口岸交通環境提升、皇崗口岸重建、羅湖口岸功能升級、文錦渡口岸地區整體升級改造等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深港口岸經濟帶發展效益,提升產業協同能力。香港推動興建新田科技城,增大科創用地規模,聚集創科企業及配套設施,形成完整的創科產業鏈。通過建設港鐵北環支線接入皇崗口岸,增強港深創科園的境內外交通連接等方式,加強與深圳的互聯互通。

 新建港深西部鐵路

 大有可為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行動方案提出將在跨境交通基建和通關便利程度方面進行強化,構建港深一小時通勤網絡。其中重要的一環是新建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前海)及擴大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2021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印發,前海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迎來擴區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機遇與使命。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表示,《前海方案》的目標是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擴區後的前海合作區與新界西北部只是一灣之隔。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合作成立的專班,已展開連洪水橋與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的研究,首階段研究預計於今年內完成。有關工程可望加強新界北及深圳南山和前海的交通聯繫,除便利港人港企到前海合作區發展外,亦有利提升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

 港人期待往返港深多個選擇

 目前,港深西部只有深圳灣大橋作為連接跨境通道。在前海創業並紮根的香港人、前海愛達科技創始人楊偉嘉對本報記者說,「這樣往返港深就多了一個選擇,很期待能夠新建港深西部鐵路,以後從前海回香港就更加方便,不用繞來繞去,可以節約很多通行時間。」

 「從地理位置上看,如果新建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前海),將極大地拉近深圳南山、前海與香港新界西北部的距離。」馬向明說,一方面將為在前海創業、工作、生活的香港提供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對於前海合作區未來的發展以及挖掘香港新界北的經濟發展潛力,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安永中國報告指出,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建設成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推動與前海在金融、專業服務業、現代物流業和科技服務的高端經濟合作發展。深港兩地香港開展港深西部鐵路建設(洪水橋—前海),連接洪水橋/廈村現代服務業中心,推動兩區成為珠江東岸的策略性樞紐,帶動兩區產業協同發展。

 報告還提及,深圳以前海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打造區域對外交通中心、通勤中心及超級商業中心,實現交通樞紐與城市公共生活的高度融合。前海交通樞紐預計於2024年開通。香港發展西部經濟走廊,依託香港西部的交通基礎設施優勢,加快機場島北商業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的商貿中心、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商業/現代物流發展以及屯門西的現代物流發展。

 在胡剛看來,港深西部鐵路非常重要,它將打通珠江口東岸的軌道交通大動脈,最終使得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形成環繞大灣區的軌道交通線路,這也契合大灣區各城市的發展布局。(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