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昨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1.5%至1.75%之間。這是美聯儲自1994年以來最大單次加息幅度,反映當地控制通脹的迫切性。一般相信,美國加息和縮表步伐將會持續,並於今後一段較長時期內,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一定壓力,也會影響到香港資產市場、信貸質素、投資活動和消費,特別是會加重市民置業和中小企的負擔。但要留意的是,短期內對香港經濟帶來最大不穩定因素的並非加息,而是近期有明顯反彈跡象的疫情。
美國加息後,對其他經濟體帶來的長期影響不容低估。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無可避免要面對更大的外圍風險。具體來說,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息將逐步上升,造成更大利率風險——小業主供樓壓力增大,本已深受疫情打擊的中小企亦被迫面對更大償還貸款的壓力。與此同時,美國加息大概率會拖慢本港經濟復蘇步伐,推高失業率,其影響將在較長時期內陸續浮現。有見及此,特區政府和金管局需要密切留意情況變化、研判風險,及早作出準備,在必要時出招救市。
但總的來說,大家不必對美國加息過度憂慮。且不說加息風聲早早放出,市場已消化多時,單就香港而言,實行聯繫匯率制度近40年,經驗豐富,加上銀行體系尚有2800多億元,抗震力相當強大。至於市民比較擔心的樓市,整體上仍比較平穩——逾半物業並無按揭,新造樓宇按揭成數約佔物業估值55%,借款人還款金額佔收入比例約36%至37%,加上銀行已進行壓力測試,社會各界實不必過慮。
加息是一個「遠慮」,其影響須要長期觀察。相比之下,疫情就顯得迫切得多了。香港5月下旬實施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以來,大家都預計感染個案會增加,但近日疫情反彈速度之快,卻是出乎預料——確診宗數已連續兩日錄得四位數增長,本地感染更是突破一千宗,實在令人憂慮。
香港經過第五波疫情洗禮後,許多市民深信社會已逐步復常,社交活動多數已恢復;部分康復者覺得自己已有抗體,對疫情反彈風險掉以輕心,甚至完全喪失警覺;整體社會心理也不再將疫情視為畏途。其實,已有不少專家提醒,抗體會隨時間減少,重複感染的機會相應增加,建議市民接種加強劑。可惜已接種第三針的人口僅六成多,無法建立強大的免疫屏障。更令人擔心的是,變種病毒殺入香港的風險一直存在——單是昨日便有19宗懷疑感染BA.2.12.1個案,當中15人與先前個案沒關聯,反映社區存在不少隱形傳播鏈。
倘若疫情大幅反彈,政府無可避免要重新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屆時經濟環境、零售市道和勞工狀況必然再次受到衝擊,小業主和中小企所承受的壓力,肯定遠超美國加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已經鬆懈多日的社會恐怕難以承受如此反覆。為了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當局必須盯緊疫情變化,適時調整策略,竭力追蹤及早日隔離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市民則應提高抗疫意識,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用好快速檢測包。這是化解疫情「近憂」的不二法門。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