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公私收藏,可知《煮酒論英雄》歷史典故瓷板(或瓶)存世甚少。明清時期,曹操在歷史小說和戲劇舞台上一般殾以奸臣的形象出現。但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兩本著作中,對曹操的評價是不同的。《三國演義》是把曹操看作奸臣來描寫的;而《三國志》是把曹操看作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的,而且說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因《三國演義》通俗又生動,所以看的人多,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按《三國演義》為藍本編造的,所以曹操在舊戲舞台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一些文人墨客談到歷史人物曹操,也認可《三國志》中對曹操的描寫。談到景德鎮陶瓷,其在延續傳統造型特點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元素與象徵意義。比如,通過對屈原、花木蘭、岳飛、鄭成功、曹操等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畫,進一步強化了對「英雄主義」「愛國主義」以及「男女平等」等價值觀念的肯定和宣揚,賦予了這些傳統形象更新的生命力。不可忽視的是,作者對於傳統題材的理解和取捨,以及對新生活的種種感悟,自然也反映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使之大體呈現出清新質樸、樂觀的時代特徵,並表達了人們對於新生活的歌頌。《煮酒論英雄》就是景德鎮當時創作的諸多經典紅色官窯之一。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創作的無款《三國志》《煮酒論英雄》瓷板畫,長37.5厘米,寬25厘米(又稱一尺六)。主畫面描繪了歷史典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情景。以曹操、劉備為表達對象,曹操作為主角,色料用胭脂紅,劉備用赭色陪襯;人物在設色上講究濃艷,色彩對比強烈,在雙勾白描的基礎上,注重明暗層次和冷暖變化,有傳統工筆重彩的藝術效果,從而更突出人物個性。曹操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高度自信、睥睨群雄之態、識人慧眼、豁達的胸襟和雄霸天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末豐,立志復漢但此時寄人籬下,故作木訥中處處設防,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急時刻巧度難關,體現了隨機應變,大智若愚。都被描繪得細膩傳神,表情生動,形象豐滿。曹操、劉備人物線條剛健流暢,鐵線描繪有力透瓷骨之感,礦料著色沉穩,嫻熟的運用暈染將衣褶紋理處理表現的生動細膩,又不失靈動。
曹操、劉備正對面景色描繪,陶藝家採用了曹操的《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全詩氣勢宏大,疏朗開闊,既表達了詩人取得戰爭勝利後的喜悅之情,也展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據了解,在一尺六瓷板描繪歷史典故時,陶藝家必須高度提煉概括,能夠心神氣定,心無旁鶩,不計時間,不計工本,精益求精,精雕細琢。做到心中有畫,筆自心中,留白過少,內涵無法繪製,留白過多,則影響美觀。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藝術的第一語言。
審視本瓷板所繪,色彩層次關係清晰而豐富,裝飾效果柔和不生硬,作者對歷史典故研究之深,整幅作品構圖頂天立地,留白大膽、嚴謹,二者連接好處過渡自然,恰到好處,融為一體,桌面破碎的匙箸的細節描繪,一邊松虯枝蟠曲,蒼翠茂密,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旁湖石疊翠,祥雲圍繞,太湖石等填彩,講究遠近關係和光線透視原理,形成動與靜的鮮明對照,從有限的畫面之中傳遞出無限的信息,在畫意、畫蘊、畫境諸方面,引導觀賞者充分發揮想像力。以形寫神,筆法凝練,講究藝術美與工藝美相結合,作品文人氣息十足,造型規整、紋飾豐富、畫工精細、釉色溫潤,是一件集歷史典故、中國傳統繪畫與制瓷工藝於一體的藝術品。 隨着這個時代的逝去,這種反映時代政治特徵的藝術作品就更顯得尤為珍貴。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陶瓷一直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元素。瓷器是中國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被國際熟知的藝術類別。中國美術史的源流就是中國工藝美術。美術史學者王遜在其著作中早已就此作了全面闡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對「紅色官窯」豐富了美術史的研究範疇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清晰深刻,對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的認知也將會越來越透徹。(記者 王娜、李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