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充分利用優勢 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充分利用優勢 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2022-06-21
来源:香港商報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第25年,新一屆特區政府即將上任。本屆政府任期內面對的種種挑戰和困難,實在是前所未見。對外,近年地緣政治關係緊張,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內,經歷了2019年黑暴事件後,香港被疫情困擾至今。無論經濟還是社會民生,難免承受着不少壓力。

 可幸,在中央的支持下,特區政府一直迎難而上,堅決穩定社會的信心、穩住經濟。整體而言,過去幾年香港的經濟在起落跌宕中仍能大致保持正增長。

 本屆政府2017年上任至2021年期間,在貿易方面,香港的商品貿易總額由2017年約82000億港元,增長至2021年約103000億港元,創出歷年新高,4年間增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另外,駐港海外及內地公司和初創企業都創了新高,2021年數目分別達9049間及3755間,較2017年分別增加10%和68%之多。

 這些數字所反映的,不僅是香港仍然極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亦反映當前環球疫情和經貿糾紛無阻香港繼續善用「一國兩制」的優勢,發揮連通海外的國際貿易中心定位。

 正因為我們察覺到國際經貿環境嚴峻,地緣政治癒演愈烈,香港更需充分利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加強對外確立更堅實的聯繫,尤其擴展及強化香港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網絡,並推進區域多邊合作。單單是過去5年,本屆政府與13個經濟體包括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簽訂4份自貿協定,令香港已簽訂的自貿協定數目倍增至8份,涵蓋的經濟體大幅增加至20個,把回歸以來自貿協定數目翻了一番,連繫的經濟體數字翻了兩番。我們仍在努力,進一步拓展和建立雙邊協議的夥伴關係。

 此外,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在多個領域賦予香港重要地位,亦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會強化作為國際循環下國家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連接平台,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尤其是連繫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之間的商貿往來,促進香港參與區域經濟融合。這不但可提升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地位,亦對推動疫情後的經濟復蘇尤為重要。這些國家經貿大政,是不少國際貿易夥伴看重未來商機和市場之所在,也正正是他們希望充分利用香港作為連繫的跳板和營運的平台。

 事實上,過去20多年,香港的對外經濟貿易關係產生轉變。以東盟為例,已成為香港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東盟從1997年位列香港第五大貿易夥伴,2007年躍升至第三位,自2010年起更成為我們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東盟亦位列本港第三大服務貿易夥伴。東盟經濟持續增長,已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內地、日本和德國。香港與東盟在2017年透過自貿協定加深連繫,正是鞏固和提升雙邊經貿往來的重要基石。

 與此同時,國家與東盟十國、澳洲、日本、韓國和新西蘭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今年1月1日生效,RCEP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涵蓋22億人口、佔全球總人口近30%的市場。RCEP的15個成員經濟體佔香港對外貿易70%以上,而且處於較高的增長速率,在區內成為貿易區域主流發展動力。

 現時,香港已與RCEP當中13個成員經濟體簽訂了不同的自貿協定。特區政府正積極爭取加入RCEP,亦初步得到RCEP中大部分成員的支持。這是香港參與及推進區域合作的重要一步,有助融入區域產業鏈。香港的服務業可為區內的企業提供更多優質服務,香港貨物則可受惠於RCEP下的關稅減免、開放市場准入、取消貿易壁壘、簡化通關程序等各項有助降低貿易成本的措施,為企業拓展區內市場帶來新機遇。

 展望未來,香港仍然會面對多變的外圍環境所帶來的挑戰,因此,繼續發展雙邊以至多邊貿易關係對香港非常重要。在國家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及《「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支持下,香港作為國際循環的「促成者」,會繼續用好「一國兩制」優勢,使香港能在國際舞台上成為自由貿易的推動者,而當面對地緣政治引起的貿易衝擊時,亦可以捍衛自身權益,並成為國家和支持自由貿易經濟體可以倚重的同行者,繼續並肩向前。

 正如特區政府慶祝回歸祖國25周年的主題——「砥礪奮進廿五載,攜手再上新征程」,香港憑藉自身的條件、國家賦予的獨特優勢,過去25年經貿發展不斷進步,取得不少成果。縱使未來國際形勢多變,香港只要好好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定會踏上新的台階,並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作者: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邱騰華  )         圖:中新社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