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峰遠眺】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方位與前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鑪峰遠眺】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方位與前景

2022-06-30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為了繼續實踐「一國兩制」,香港需要明白自己實踐了「一國兩制」25年後所處的方位。

 曾在1996年8月至1999年7月出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的包潤石(Richard A. Boucher),不久前接受香港一家紙媒採訪,歪曲香港實踐「一國兩制」25年歷史,這是因其政治立場所決定。但卻不失為一面鏡子,反映25年來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的轉變,目前,踏上了行穩致遠的正軌。

 包潤石所談,有三點值得關注。一、他把2013年作為分水嶺,稱香港回歸後至少20年憑藉獨特活力和開放等特點而保持繁榮,但從2013年起,香港領導人公開提出要遵從中央領導,逐步發生變化。

 眾所周知,2013年是中共十八大後第一年。最近,香港愛國愛港媒體連續多日刊登長篇報道,全面闡述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十八大以來推動「一國兩制」在香港與時俱進。從這樣的角度看,2013年是香港實踐「一國兩制」重要轉折點。但是,包潤石以香港特別行政區領導人遵從中央領導來否定「一國兩制」,暴露其心中的「一國兩制」等同於香港變相「獨立」。

 二、包潤石攻擊香港回歸25周年時已「由盛轉衰」,稱香港獨特活力和開放消逝,對境外專業人員、投資者及商界人士的吸引力不再。

 這是公然抹煞2018年以來美國調整其全球戰略、全面遏制中國內地和對香港的打擊。2019年美英炮製修例風波,進而演變成黑色暴亂。2020年,特朗普政府宣布不再承認香港高度自治,停止給香港優惠待遇,制裁多名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包括行政長官。拜登政府不僅繼承特朗普對華涉港政策,而且變本加厲。美國打「香港牌」遏制中國,是美國主動行為;希望香港由盛轉衰,則是美國主觀臆斷。

 三、包潤石稱,美國收回對香港的優惠待遇,迄今較顯眼的動作是香港輸美產品的原產地不再被承認「香港製造」,其實,更重要的是美國限制「軍民兩用」(dual-use)科技向香港輸出。他明確表示,2020年以後華盛頓難以知道輸入香港的美國科技會否轉作中方軍事用途。

 這一點應當引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重視。不僅在拓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時不能寄望於美西方,而且,不能把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繼續寄望於美西方。

 如果說包潤石從反面印證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時「一國兩制」已踏上行穩致遠的正軌,即接受「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那麼,香港醫管局在回歸25周年前夕所做的決定,是展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方向和目標,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近些年香港醫生不足,公立醫院尤甚。特區政府決定引入海外醫生。2022年4月29日和6月8日,特區政府先後兩批公布獲香港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醫學資格的海外大學名單,共50所,絕大多數是美英大學,第二批才有一所內地大學──復旦大學。

 上述名單過於偏重美英及其他西方國家大學,反映香港醫務界一些人既崇拜美英等西方國家的名牌大學,又忌憚外來醫生搶飯碗。

 6月23日,香港醫管局舉行大會,決定推行「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以有限度註冊途徑引入內地三甲醫院的醫生,首階段目標是邀請5至10名廣東省醫生來香港,時間不超過一年,採取輪換制。香港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披露局方已有心儀的名單,其中,有不久前來香港支援抗擊第五波疫情的醫生。

 「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反映3點:

 第一,證明實踐檢驗人才。香港醫管局打算聘請的廣東省醫生,首先來自支援香港抗疫隊伍,他們的醫術已為抗疫實踐所檢驗。

 第二,兩地人士並肩作戰產生感情。廣東省醫生支援香港抗疫,讓香港方面消除原先對內地醫務人員的成見和偏見。

 第三,邁出香港與內地在醫務領域融合的第一步。推行「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儘管當前是吸引廣東省醫生前來香港幫助克服香港的「醫生荒」,但顧名思義,香港醫生今後可以到廣東省執業。醫生雙向交流,推進香港與內地醫務領域逐步融合,對其他領域具示範效應。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