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講港】響應號召 解決青年痛點-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青講港】響應號召 解決青年痛點

2022-07-08
来源:香港商報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何子煜

 今年7月1日別具意義,正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彰顯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的重要角色和使命。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七一講話中指出:「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習主席早前亦強調:「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反映了國家對廣大青年群眾恒久的關心和愛護,致力於支持青年成長、成才。作為一名今年大學本科畢業、即將面臨新轉變新挑戰的青年,筆者期望以青年的真實經歷和體驗,回顧青年「四業」的困難,並提出可行的政策倡議,以期政府將國家的關心落實到實處去。

 現時的「教育統籌委員會」(Education Commission),職能並不涉及人力資源的工作,只包含「統籌教育資助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和其他教育諮詢組織的工作」,這裏所指的「統籌」只是取得報告、提供意見的權力,這導致了教育機構難以因應市場需求或社會發展趨勢而準確地調整教育方針,亦造成了職業專才教育、STEM教育、大專和中小學恒常教育內容的割裂。筆者認為,政府應善用人力資源推算報告的結果,要求各教育機構參考並制訂更符合未來需要的教育資源安排。舉例言之,按政府推算2027年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和相關行業將減少53400的人力需求,這部分人力如何轉移至其他需求增長的行業加以善用,則需要持續進修基金、再培訓局等機構支持,從而有效地將教育和人力資源需求緊密聯繫,確保在學和在職青年們不會「畢業變失業」,能夠妥善運用所學來推動香港發展。

 加強針對性創業支援

 過去數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青年創新創業,例如透過香港青年創業計劃提供創業啟動金、創業指導及諮詢等服務;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亦加碼支持「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為每間初創企業提供每年最多150萬元的配對資助,以及提供額外的配對資助。然而,政府的創業支援更類似於孵化的角色,較缺乏對不同階段創業者的針對性支援,尤其是幫助初具規模的初創企業拓展業務。事實上,大專院校已做了良好示範,以香港城市大學的HK Tech 300為例,計劃不但支持初創的孵化,更是從培訓期、播種期、培育期和發展期等不同階段,針對個別需要提供多元支援。筆者認為,政府可以參考法國的French Tech Next40/120,與商界合作挑選最具前景的新創項目,並為相關項目提供更豐富的政策便利和支援,例如由投資推廣署提供免費海外公關路演機會等,有助於持續擴大成功新創項目的成果,亦吸引更多青年創業家投入創業行列,發揮社會價值的同時爭取個人的上流機會。

 青年置業的問題向來備受社會關注,前特首林鄭月娥曾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提供與市價掛鈎的折扣優惠房屋,幫助相對年輕而未能即時負擔在私營房屋市場置業的家庭。此外,為滿足在職青年對擁有自己居住空間的渴望,政府已推出「青年宿舍計劃」,以較優惠價格讓青年租住居所,並妥善運用收入儲蓄作為未來置業之用。至於青年宿舍以外的項目,例如香港新世界集團旗下非牟利房社企推出的全港首個私人發展商資助的房屋計劃(新世界資助房屋)等,則由地產商或其他持份者主動展開。然而,各個針對青年置業難題的政策或計劃雖面向不同市場,但政府對於各個置業階梯、適用於不同計劃的需求量沒有宏觀的統計,各個項目之間亦未能產生良性的互動和聯繫,以「組合拳」的方式處理青年置業問題。筆者認為,政府應收集青年的收入、資產等數據,以判別其合適的置業階梯選項,從而整合一個全面數據庫,作為政府主導或與私人協調的各項目供應量的參照,確保計劃充分滿足市場需要。

 正如習主席所言:「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我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成現實。」特區政府必須牢記習主席對香港市民的關心,以及對特區政府的督促:「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措施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尤其對於青年而言,堅信辛勤工作就有回報、堅信自己能把握機遇改善生活,就是抵抗躺平、重振向上流動意欲的最大力量。筆者相信,政府只要妥善解決青年在「四業」的困難,就能讓青年切實感受到良政善治的新風氣,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