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伊院成「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首間試點醫院-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消息指伊院成「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首間試點醫院

2022-07-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為緩解本港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問題,醫管局早前宣布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引入大灣區三甲醫院的醫生來港工作,亦包括早前來港支援抗疫的醫生。據本港傳媒引述消息報道指,伊利沙伯醫院(伊院)將會是首間試點公立醫院,最快於10月份引入首批最多10名醫生來港執業一年。

    報道指,來港工作的內地醫生可於呼吸科、內科、放射科及老人科等專科,並會到深切治療部工作。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關慧敏昨午在疫情記者會上沒有回應伊院是否為首間試點,僅指當局正與相關部門就「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的規定制定細節,計劃目的係增進兩地醫生交流,提升專業服務,造福病人及醫護人員,一旦落實計劃會盡快公布詳情。

    關慧敏說,計劃來港的將會是大灣區內三甲醫院醫生,大部分資深、有經驗,也曾在第五波疫情期間來港支援,目前人數去向仍跟不同部門溝通中,會再公布。她強調,計劃目的是增進兩地醫生交流,提升專業服務,而早前來港支援抗疫的內地醫護,看不到與病人有很大溝通問題。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早前表示,已有心水醫生名單,等候廣東省衞健委推薦後,再經醫委會審批在港作有限度註冊。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表示,來港工作的全部是內地資深醫生,認為語言差異不是問題,「看不到為何內地人英文水平會差過香港人,香港人英文很厲害嗎?」「病歷又不是很複雜,又不是要你(醫生)寫詩,即使不懂得本地慣用術語,寫出來要查也不是困難的事。」

    林哲玄又相信,一年交流期足夠讓內地醫生適應。他指,自己當年到美國專科受訓半年為例,熟習的時間只花了兩個多星期,而衞生指標所用的方式大同小異,「若一年都適應不到,根本不可以有能力讀到醫科。」(資料圖)

[责任编辑:蒋璐]